“即買即退” 全國鋪開:解碼中國從 “世界工廠” 到 “消費目的地” 的戰略轉型

一、政策賦能:“即買即退”如何重構消費生態?

流程革命:從“離境退稅”“即時消費”的體驗升級

時間效率提升:傳統離境退稅需在機場排隊辦理,平均耗時30分鐘以上;“即買即退”將流程前置到購物環節,南京德基廣場等試點顯示,退稅辦理時間壓縮至分鐘內,境外旅客可即時獲得退稅款並用於二次消費。

消費場景拓展:政策覆蓋範圍從機場免稅店擴展至核心商圈(如上海張園、成都春熙路),2024年成都“即買即退”商店銷售額同比增長400%,印證了政策對實體零售的直接拉動效應。

支付方式創新:支持信用卡預授權、電子退稅單等數字化手段,江蘇無錫試點“中英雙語流程引導手冊”,境外旅客離境時無需再攜帶紙質單據,海關覈驗效率提升60%。

制度設計:防範風險與激活市場的雙重平衡

信用預授權機制:消費者通過信用卡凍結退稅款,離境時海關覈驗商品後解除凍結,如日本“套代購”案例中,中國政策通過技術手段將偷漏稅風險降低至0.3%以下。

商戶准入門檻:退稅商店需滿足納稅信用級以上、安裝專用系統等條件,上海張園通過“聯營離境退稅”模式,確保商戶合規性,2025年一季度新增退稅商戶數量同比增長120%。

動態監管體系:稅務部門與海關、文旅數據互通,實時監控退稅商品流向,如南京稅務部門建立“即買即退工作溝通羣”,對異常交易及時預警,2024年全國攔截虛假退稅申請超2000筆。

二、經濟轉型:從“製造出口”“消費內需”的結構性變革

入境消費的“乘數效應”

規模測算:2024年全國離境退稅銷售額達1200億元,政策全面鋪開後,預計2025年入境消費規模突破1.5萬億元,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

高端零售:上海張園CELINE品牌活動中,離境退稅消費佔比達15%,客單價提升至普通消費者的倍;

文旅融合:成都“即買即退”商店周邊餐飲、酒店客流量增長35%,形成“購物文旅”的消費閉環。

區域佈局:南京、成都等城市將退稅商店與城市地標結合(如南京夫子廟、成都寬窄巷子),2024年南京入境遊客人均消費達1.2萬元,較政策實施前增長40%。

供應鏈與產業升級的“倒逼機制”

國內品牌國際化:政策推動“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消費”,如波司登在南京德基廣場設立退稅專櫃,2024年境外遊客購買佔比提升至25%,品牌溢價能力增強。

供應鏈彈性提升:企業加速佈局“境內免稅跨境電商”雙渠道,如海爾在青島設立“即買即退”體驗中心,同步對接海外倉,縮短交付週期至天。

服務業質量躍遷:退稅商店需提供多語言服務、國際物流支持,倒逼零售企業提升服務標準,如無錫大東方百貨增設英語、日語導購,2024年境外客訴率下降70%。

三、國際博弈:關稅變局下的消費突圍

價格優勢的“再創造”

關稅對衝效應:美國對華加徵145%關稅後,中國商品在美售價上漲40%-60%,而“即買即退”政策使境內售價降低11%-13%(對應退稅率),形成“價格窪地”。

代購經濟崛起:海口海關數據顯示,2024“套代購”案件同比下降65%,但反向代購(中國商品出口)增長120%,部分美國消費者通過代購渠道採購中國商品,規避關稅成本。

全球消費鏈的“話語權重構”

免稅市場份額爭奪:中國離境退稅規模已超越韓國(2024年韓國免稅銷售額約120億美元),預計2025年佔全球免稅市場的18%,逼近日本(20%)。

規則制定權提升:中國“即買即退”政策被WTO列爲“最佳實踐案例”,2025APEC會議擬推廣類似模式,中國在全球消費治理中的影響力顯著增強。

四、挑戰與未來:從“政策紅利”“生態壁壘”

現存瓶頸

區域發展失衡:中西部地區退稅商店數量不足東部的1/3,如西藏僅有家退稅商店,需加快政策下沉。

財政可持續性:2024年退稅額達132億元,若全面推行“零稅率”,年財政負擔將增加約800億元,需通過消費稅改革、跨境電商稅收等方式平衡。

國際競爭加劇:日本推出“JAPANTAXFREEPLUS”計劃,允許退稅商品在境內使用,中國需在服務體驗、商品多樣性上持續創新。

破局路徑

“智慧退稅”升級:試點區塊鏈技術,實現退稅數據全程可追溯,如深圳前海計劃2025年上線“離境退稅數字錢包”,退稅到賬時間縮短至分鐘。

“免稅文旅”融合:借鑑海南“離島免稅旅遊”模式,在杭州、西安等歷史文化名城推出“文化消費退稅”,如購買非遺商品可享15%退稅。

“跨境支付”貫通:擴大數字人民幣在退稅場景的應用,2025年計劃在長三角、大灣區試點“跨境退稅直通車”,境外旅客可直接使用外幣兌換數字人民幣。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靈犀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