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導演萊納.維爾德談「雙向性格」:其實每個內向的人 都藏著三成外向的自己

示意圖/Ingimage

感知另一面

延伸閱讀

想像一下,你參加了伴侶公司的聖誕晚會,這個晚會每年都在降臨期的第二個星期六舉行。像往年一樣,你在事前總是感到很不安;也像往年一樣,你很勉強地走出了家門。現在,用餐和致詞都已經結束,咖啡端上桌,許多賓客都換了座位。你看了看錶,再一小時,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告辭。這個時候,一位同事的太太坐到你身邊,幫你們兩人倒了酒,然後你不知不覺地聊起了最近的假期。你啜飲着巴羅洛紅酒,感到輕鬆愉快,甚至還興致勃勃地交談着。這時,主辦晚會的總經理和他的太太也加入你們這個小圈子。你禮貌性地稱讚了晚會的氣氛和餐點,但同時也在想:要是現在能在家裡,那該有多舒服?不過,你剛剛是不是也表現出了外向的一面?你是不是同時經歷了外向和內向的世界?

這確實很有可能。因爲無論一個人認爲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每個心理健康的人身上都同時具備這兩種系統,只是比例有所不同。對許多人來說,內向和外向的特質大致相當,由於他們能夠善用這兩種行爲的優勢,因此被稱爲「雙向性格」。

在其他人身上,也許內向明顯佔據主導地位,然而,這句話對他們同樣也適用:無論內向的比例有多高,外向的特質總是存在。或者更直白地說:

每個內向的人都有一點外向。

用數字來說明,就是:即使有七○%是內向的,依然有三○%是屬於外向的。這意味着我們可以好好利用,而你只需要意識到自己或多或少具備外向的一面。許多內向的人在這方面有所欠缺,就像一名自行車選手,經常使用的腿部肌肉非常發達,手臂肌肉卻相對瘦弱。內向的人擅長低調,對於高調行爲,只能說是勉強還行。這種差距並非單一原因造成的,而是雙重原因:首先,外向的行爲本來就不太符合我們的天性;其次,我們很少練習。然而,這正是一個我們可以運用的潛能。

想一想,你的外向部分有多明顯。一位非常喜歡園藝的教練曾經這樣形容:「我的內向部分就像我種的芍藥一樣堅韌,而我的外向部分則像是雪花蓮,幾乎很少看到⋯⋯不過,在二月裡,看到任何一株雪花蓮都會令人開心。」從這個想法出發,請試着用一個適合你、而且對你來說有意義的圖像來描述你的「內向特質」和「外向特質」。你也可以透過本書附錄的〈內向─外向性格測驗〉,來大致瞭解自己的內向和外向比例。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本文出自《內向者的勝利:盡情發揮天賦優勢,你也可以》,先覺出版社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