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午餐小強等異物頻傳 加強異物通報多管齊下改善

基隆午餐小強等異物頻傳,加強異物通報多管齊下改善。圖/教育處提供

基隆市學校營養午餐近來遭民代指控,部分學校及廠商頻出現「小強」、小石頭、毛髮、玉米蟲等異物。教育處今晚說明,異物多爲外縣市團膳供餐,除原本管理機制外,6日將再召開學校午餐輔導會,增加異物通報流程、加強稽查及精進策略,多管齊下確保師學生用餐安全。

教育處長徐嬿立表示,現行每日每間學校午餐的食材、菜色、食材標章、供應商等名稱,均爲公開資訊,家長只要手機在手,一鍵查詢校園食材登錄平臺,即可瞭解孩子每天在學校的午餐情形。

徐嬿立說,市府去年成立府級午餐輔導會,由家長代表、第三方食安專家、學校代表、學校營養師代表、衛生、產發、政風等相關局處代表組成,一年最少主動辦理2次以上的訪視輔導,以確保各供應廠房正常運作;同時,在學校層級,各校均有午餐供應會,家長代表高達1/3。

教育處說,目前供應契約違約記點金額爲全臺最高,記點達10點暫停供餐,20點終止契約,如遇重大異常事件亦可立即解約,涉違反法令部分更嚴加查辦。原稽查頻率爲一學年2次,因應異物情形,特別增加跨縣市團膳廠商稽查頻率爲每月不定期進行,稽查結果情形更提供各校評選廠商時參考。

市府去年起即開辦HACCP相關衛生講習,加強廚房衛生安全觀念、提升控管危害分析知能,寒暑假期間針對各校午餐廚工、營養師及午餐秘書等人員實施密集培訓。並與政風和廉政合作成立學校午餐食安廉政平臺,加強法治宣導,防範不法行爲。

基隆午餐小強等異物頻傳,加強異物通報多管齊下改善。圖/教育處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