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連梅 | 居家抗疫如何備藥?備藥時的注意事項都有哪些?我都整理在這裡了。

新冠用藥怎麼選,怎麼用,我前段時間寫過,參見下面這篇文章。

鑑於最近疫情緊張,這裡來了不少新朋友, 我本想多做幾場直播和大家面對面多講解一些,無奈直播經常被莫名其妙中斷,很遺憾。

就決定把 前天剛剛接受的北京新聞廣播欄目 《新聞天天談》的採訪整理成文字分享大家,算是我對前面文章的補充和強化。

喜歡聽廣播的朋友,直接拉到本文末尾點擊“閱讀全文”,就可以收聽完整廣播內容。

以下文字是我爲喜歡閱讀的朋友整理的文字版本。

這兩天,是否在家囤一些治療新冠肺炎的對症藥品,引發了大家的廣泛討論。

北京購買4類藥品(退燒、止咳、抗病毒、抗生素類藥品)不再實名登記,有藥店表示連花清瘟、布洛芬等很快就售罄了!

大家按圖索驥買藥靠譜嗎?

如果自行用藥治療,尤其是抗生素類藥品,如何注意用藥安全?

疫情以來“囤藥”二字屢次上熱搜。通過各種網上渠道購藥,這當中存在哪些風險?

居家藥箱到底該怎麼打造?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

Q1

“新冠吃藥順序圖”,真的靠譜嗎?

最近一張“新冠吃藥順序圖”,在朋友圈、 微信羣、微博上瘋傳,大家都紛紛收藏。

我們先簡單的說一下這張圖

上面寫到說如果你得了新冠:

前期吃四季抗病毒合劑,或者是風寒感冒顆粒。

如果渾身疼了吃感康,發燒吃布洛芬。

中後期可以吃連花清瘟膠囊,還有蒲地蘭消炎片。

如果是平時想預防新冠,可以吃果維康等這些含維c的藥品。

乍一看說的很詳細,井井有條。但是這真的靠譜嗎?

答案是肯定不靠譜。這個所謂的吃藥順序圖不是一個金標準。一股腦把這麼多藥都順下去,整的吃藥就跟吃飯似的,吃藥可不是這樣吃的。

新冠屬於自限性疾病。說到自限性疾病,其實我們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感冒。大家想一想,我們在感冒的時候會吃這麼多藥嗎?

你肯定會搖頭說不會。

自限性疾病一般來講,只需要對症支持治療。

無論是感冒還是新冠,最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就是發燒、咳嗽、流鼻涕、嗓子疼之類的症狀。

所謂對症,就是出現什麼樣的症狀,便針對這個症狀去治療。針對這些症狀,當我們不能忍受的時候,用相應的用對症的藥物去緩解。

比如咳嗽,我們可以多喝水,可以含枇杷糖、潤喉糖。如果實在是咳得厲害,可以找醫生開具右美沙芬或者福爾可定來鎮咳。

比如發燒,我們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也叫撲熱息痛),或者布洛芬。

而且,它們除了有退燒的作用以外,也有止疼的作用。感染新冠可能會導致嗓子幹、癢、疼痛,這個時候也可以使用這些藥物進行止疼的治療,這些都屬於對症治療。

就是你有症狀出現,這個症狀非常的困擾你,你覺得哎呀我要是不用點藥,我覺得我太難受了,我生活質量都不高,然後我也睡不着覺,也吃不好飯。

在這樣的情況下,爲了讓你舒服一點,緩解症狀,纔會用到這些藥。

總而言之,對症治療就是指:

比如布洛芬用於止疼可以每6~8小時就用一次,但是這個間隔6小時,不是讓你規律性的服藥,而只是感到疼的時候用一次。

用一次藥後你可能維持12個小時或24小時都不疼,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每間隔6個小時就用一次藥。

或者疼痛你可以忍受,這個時候你甚至都不需要服用藥品。

想要根治疾病,這些對症治療的藥品做不到。 無論是感冒還是新冠,導致這些症狀的病根都是病毒。而我們人類目前對病毒其實並沒有太多有效的辦法。

我們只能在進行對症支持治療的同時,依靠我們自己的免疫力戰勝疾病。

我們的免疫力是可以識別病毒的! 一開始我們的身體發現了病毒入侵,它會調動自身已有的免疫力量去對抗這些病毒。

但這股力量不具有特異性,無論哪種病毒來犯,它都用這種力量去對抗,所以效果相對來說偏弱一點。但是當它熟悉了這個病毒一段時間,比如說兩三天以後,就能夠製造出針對這個病毒的免疫力,我們稱之爲抗體。

這也是爲什麼我們在患病兩三天的時候最難受,然後接下來就趨於好轉的原因。是自己的免疫系統給你造出來的武器和彈藥——抗體,消滅了病毒。

所以最靠譜的其實是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吃好、睡好、心情好、適度的運動。

健康的四大基石:

Q2

熱門藥品接連售罄,有必要大量多種類的囤積藥品嗎?

沒必要多種類大量的囤藥。但是有必要少量的備點對症的藥。

而且沒有症狀的話也不要吃藥,更不能提前吃藥。

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種疫苗,雖然現在我們也知道不是打了新冠疫苗就百分之百不中招,但是對於重症,它還是有用。這是我們唯一認可的,通過臨牀試驗驗證的預防手段。

現代醫學提倡循證醫學,就是讓我們用證據說話。 疫苗肯定是有臨牀試驗證據告訴我們,它可以預防一部分人的感染,最主要的是可以預防更多人的重症感染。除了接種疫苗,其他的各種藥物提前吃都不靠譜。

而且家庭備藥,也不要什麼藥都買,最好是購買一些非處方藥,常見藥。

不用太多,少量就行了。並不是所有病都要用藥。也不是所有藥品都可以長期保存的。 囤藥過多,也會導致藥品過期,也會更容易出現用藥差錯。

做到合理的膳食,適量的運動,平衡的心態,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比囤藥更重要。

Q3

大量囤積藥品可能導致過期,可是過期的藥品看上去也嶄新嶄新的,我可以繼續吃嗎?

大量囤藥可能有什麼用藥安全隱患?

首先,過期藥是不能吃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過期的藥品可能不穩定,化學成分發生變化,會產生一些有毒的副產物。服用後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藥品療效會降低,服用後效果不好或無效。

大量囤藥最重要的問題甚至都不是吃過期藥的問題。咱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有個習慣,大家想想看,如果你家裡面囤了很多食物,是不是容易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這些食物都吃完了?

你就看着這些食物,總覺得如果過期了扔掉就太可惜了。因爲怕浪費,就吃的可能比平時更多。

我在臨牀就經常發現有患者囤了藥之後,總是稍微哪兒覺得不舒服,就想到我有藥,我要去吃藥。然後覺得一種藥不行,反正我藥多,我再多加一種。因爲囤的多就用的多,造成藥品的濫用。

所以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過度的去吃藥,是藥三分毒。

藥品畢竟不是食品,藥品有副作用,這個是藥品本身具有的屬性。如果有人告訴你說我這個藥很好,沒毒沒副作用。注意了,他是在騙你!

因爲有副作用,就是藥品本身的屬性。包括疫苗也是藥物的一種,大家都知道疫苗已經算是非常安全的一種藥品了,可我們在打疫苗的時候,都會讓我們去籤個知情同意。其他的藥物是同理的,任何一種藥物都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Q4

有的備藥清單中不乏一些處方藥,大家是通過網上的一些渠道來買的,因爲他們對處方的管理不那麼嚴格。這當中存在哪些風險?

藥品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處方藥是必須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以開處方的形式來使用。因爲這些藥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潛在的一些不良影響,如果盲目服用很容易導致各種不良反應。

網絡售藥,沒有相關資質的企業,也不能銷售處方藥。即便有相關資質,也不能違反規定,以買藥品贈藥品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出售或贈送處方藥以及甲類非處方藥。

所以我們國家還規定,零售企業要和電子處方提供單位簽訂協議,並且進行審方。而且還要對處方藥有相關的風險警示信息,使用過的處方必須要標記。

我們通過這種種規定,都可以看出國家對處方藥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目的就是要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國家都採取了這麼多措施保護我們的安全了,大家就不要再無視這些規定去自己使用處方藥了。

大家還是要選擇正規渠道買藥,這樣藥品質量纔是有保障的。

Q5

適量備藥怎麼備?

居家藥箱到底該怎麼打造?

按照緩解普通感冒症狀的藥品來準備可以嗎?

可以按照緩解普通感冒症狀的藥品來備藥,就是平時家裡感冒用到什麼藥,我平時吃哪一種吃的比較習慣,我就少量的備一些這種對症的藥品。

比如說對症緩解發燒的,對症緩解疼痛的,對症緩解咳嗽的,然後對症緩解過敏的如撲爾敏(馬來酸氯苯那敏)或者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這些是可以備在家裡的。

其實我更想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只針對新冠來備藥,最好在家裡備一些其他常見疾病可能會用到的藥品。別趕在第一波疫情高峰的時候去醫院。

比如你可能會有胃腸炎、拉肚子,那我就在家裡要備一些口服補液鹽。

比如說有時候吃的不舒服,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上火,便秘,可能要備一點開塞露或者是乳果糖。

有的家裡孩子容易出現皮疹,尤其是冬天在家,家裡暖氣比較熱,環境又比較乾燥,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備一些激素的藥膏,比如說地奈德,丁酸氫化可丁鬆這些。

還有就是家裡面如果有慢性病患者,老人。這段時間最好是減少就醫,備足他慢性病的藥。甚至是哮喘,鼻炎,需要長期用藥的,最好都備足三個月的藥量,因爲第一波發病高峰過去,差不多需要這麼長的時間。

以及一些其他的家中常備藥可以定期檢查,時不時的再備一些進來。

另外,關於藥品的保存,一定選擇一個合適環境。一般藥品要常溫、避光、陰涼保存。藥品長期在陽光直曬下保存,保質期是很短的。具體每種藥品的儲存方法,藥品說明書上也會標註,這方面也是大家要注意的。

Q6

過期藥該怎麼處理?

關於過期藥的處理,我們國家有專門的法律規定。拿北京市來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裡明確規定,廢藥品,過期藥品以及它的包裝物都屬於有害垃圾。首先應該投入到有相應標識的收集容器,然後投放到有害垃圾桶。

爲了避免有人回收藥品繼續銷售給他人,可以把相關的商標包裝都塗抹,也可以把藥品稀釋或者融化掉,用下水道沖走。

如果說是噴霧劑之類的藥品,裡面可能含有酒精,最好要放在空氣流通較好的地方,注意不要接觸到明火。尤其北方的冬天,靜電比較多,也要注意做好防護。

抗菌藥,如果隨意丟棄,會導致環境中的細菌產生抗藥性。這類藥品我們最好還是要送回到醫院或醫藥公司處理。

Q7

一旦大家需要自行用藥治療,尤其是抗生素類的藥品,我該怎麼吃?

無論是抗生素還是抗病毒藥,它們都屬於處方藥,不應該自己在家自行用藥。

爲什麼叫處方藥?就是你自己使用它不安全。首先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不用。因爲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只有合併了嚴重的細菌感染,我們纔會用到抗生素。

第一,抗生素它是一個大的名稱類別,它下面涵蓋很多很多種藥。不同的細菌感染,我們選擇的藥物是不一樣的。比如頭孢,大家都聽說過。但是頭孢還分一代、二代、三代的,而且每一代裡還有不同的品種,不同品種還都有它自己單獨的特性。

第二,抗生素講究劑量,用不對劑量也不行。

第三,不該用抗生素的時候用了,很可能會削弱你的免疫力。

我們經常講抗生素的使用是殺敵1萬自損3000的。 抗生素殺細菌,但是我們身體裡面也有益生菌。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告訴我們,益生菌是免疫系統的一個部分,對抗新冠也好,對抗感冒也好,我們都需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殺掉益生菌,其實也削弱了你的免疫力,相應的副作就會表現出來。比如說過敏,像青黴素類的抗生素最容易發生過敏,表現出皮疹或者腹瀉等症狀。

所以在家可以對症的去吃一些緩解感冒或新冠症狀的藥物,但是如果一旦涉及到處方藥,一定要去問醫生。

如果就醫方便,當然就醫。但是因爲現在正好是疫情爆發的第一波,我們還不太推薦大家沒事去醫院,大家可以在互聯網醫院上面諮詢醫生。

現在互聯網的醫療也非常發達了,問診醫生之後,醫生告訴你買哪個藥,你再去買哪個藥,這樣大家的用藥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

Q8

用藥畢竟是大事,如果我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了用藥安全問題,怎麼辦?

首先,所有的藥品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我們常是藥三分毒,沒有毒的話,肯定不叫藥,叫藥的都帶毒。

我們居家用藥,要遵守以下原則:

第一是必須要按照藥品說明書使用。

第二是因病施治,要根據病情用藥。不是說有一個統一規定的吃藥順序,或者說是用藥清單這種規範化,模板化的吃藥方法。所以不建議大家按照網上流傳的這個新冠吃藥順序圖這種方法吃藥。

每個人的症狀體質是不同的,沒辦法一刀切來決定藥品的用量和如何使用藥物。

尤其對於一些特殊人羣,如:老人,幼兒,孕婦,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過敏體質的患者等。 更加要注意謹遵醫囑,用藥前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對症用藥,關注藥品禁忌和注意事項。

藥物和藥物之間有配伍禁忌,某些藥還不能與特定食物服用。

還有些藥物和藥物之間有作用協同,一起服用會增加其中某一藥物的濃度。

同時服用同一類的藥,會導致用藥過量,可能會出現一些中毒症狀,甚至一些本不會或很少出現的不良反應。

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只要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了嚴重不良反應等安全問題,需要馬上停藥,去醫療機構就診。

Q9

網上這些清單裡面,除了連花清瘟,感冒靈顆粒等等藥品外,竟然還有呼吸機、製氧機、血氧儀等等這類醫用設備!

光聽起來就很誇張了,而且經常看到網上的一些產品銷量還挺高的,囤醫用設備,有必要嗎?

首先,呼吸機、製氧機、血氧儀這些設備,並不是常用的醫療設備,它不像血壓計使用這麼簡單。大家爲什麼會購買?可能是擔心醫療資源缺乏。

另外也不排除一些醫療器械的廠家通過治療新冠的噱頭來宣傳,誘導大家去購買醫療設備。但實際是這些設備的使用都有嚴格的操作規範,不是說什麼人都能夠用的。

拿最常見的吸氧來說。

病人應該怎麼吸?有沒有適應症?吸多長時間?流速是多少?氧濃度是多少?都是有專門的要求。

而且吸氧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沒事我隨便吸沒關係。甚至還有人認爲吸氧對正常人有保健作用,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如果氧濃度過高,可能會導致氧中毒。

就算是呼吸衰竭,還分爲一型和二型。二型的呼吸衰竭是二氧化碳積蓄所產生的一種呼吸衰竭。如果此時加大吸氧,尤其加大氧濃度,反而加重二型呼衰的程度,對身體造成傷害。

所以吸氧本身也是一個技術活,患者是不是缺氧狀態,需不需要吸氧,都要經過專業人員的判斷。一般情況下我們不主張家裡要自備一些製氧機、呼吸機、血氧儀這些東西。就算需要使用,也要經過培訓纔可以。

Q10

除了藥品,大家還會大量囤積消毒類的產品,有必要在家庭環境中經常進行徹底的消殺嗎?

沒必要。

家裡面我們需要做的,其實不是消殺。更多的是要注意廚房和衛生間這些有通道,地漏的地方。除了飛沫,氣溶膠也是經呼吸道傳播疾病的途徑之一。

不排除家裡樓上樓下有感染陽性病例的,可以用一個塑料袋裝上水,然後放在地漏上給它封住。

在廚房使用抽油煙機的時候,也一定要打開窗戶做好通風。想一想,自己在家是不是經常連鄰居家做什麼菜你都能聞得到。

這個疾病本身是呼吸道飛沫傳播爲主,我們更多的是要考慮在打噴嚏咳嗽的時候做好防護。

使用紙巾、手帕或者用手肘掩住口鼻而不要直接用手。

養成這些良好衛生習慣的同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開窗通風,這纔是最重要的。

另外, 也希望大家理解 醫務人員,疫情當下,醫務人員承受的壓力 更 大。

還有,爲家長們分享一張兒童新冠發病七日圖,希望家長們都能科學認識新冠,從而理性應對兒童新冠,避免過度用藥給兒童造成傷害。

最後再強調一句:

謹慎用藥,藥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