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連梅 | 孩子新冠陽了怎麼辦?像我應對女兒感冒一樣就可以了

新冠雖然不是感冒,但和感冒一樣,同屬於自限性疾病,都以對症支持治療爲主,所以,如果孩子新冠陽了,家長按照應對感冒的方式應對就可以了。

具體如何應對兒童感冒,我分享一篇自己親身的經驗給大家借鑑。

那是2011 年早春的一個夜晚,一場大雪把北京城裝扮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3歲的女兒嘉嘉早上起牀往外一看,立刻歡呼雀躍起來,張羅着讓我和她爸爸帶她去家旁邊的公園玩雪拍照片。

當天剛好是個週末,難得的一家三口一起外出的日子。我們想着春雪融化得快,得趕在太陽公公發威前讓她玩個夠,於是帶上玩雪工具興沖沖趕到了家附近的郊野公園。

由於走得匆忙,光顧着準備玩雪的工具,忘了給她準備換穿的衣物,特別是忘了多帶一雙鞋子。

玩了一會兒,太陽就升上來了,積雪迅速融化。在雪地裡瘋玩的嘉嘉全然沒注意到她的鞋子溼了,我和嘉嘉爸爸忙着幫她堆雪人,也沒注意到她鞋子溼了。

等我們注意到時,估計已經溼了有一會兒了,於是馬上帶她回家換鞋。

臨近傍晚的時候,嘉嘉就說不舒服,晚飯也沒怎麼吃,嘉嘉爸爸摸了一下她的額頭,說腦門很燙。

我於是拿出家裡的電子體溫計,放在她的腋下一量,38℃。小姑娘發燒了。

嘉嘉姥姥當時幫我帶嘉嘉,知道嘉嘉發燒後就着急地說:

“快吃點藥吧,別把孩子腦子燒壞了。”

我就安慰她:

“嘉嘉應該是早上玩雪的時候穿溼鞋着涼感冒了,感冒是病毒感染,發燒是感冒表現出來的一個症狀。

發燒本身燒不壞大腦,除非引起發燒的病因是腦部感染。

她有明確的誘因是穿溼鞋子沒及時換誘發的,咱們可以先對症處理。

這會兒體溫還不太高,先給她物理降降溫,體溫超過38.5℃再考慮給她吃退燒藥。

吃藥的目的也不是爲了防止燒壞大腦,而是爲了緩解她不舒服的症狀。”

於是,我幫嘉嘉洗了溫水澡,之後喂她喝了些水,安頓她睡下。 小姑娘睡得並不安穩,體溫不久又升上來了。

嘉嘉爸爸不斷用手去感受她的體溫,當發現嘉嘉額頭髮燙而手腳發涼時,他也不淡定了,提議說:

“帶孩子去醫院看醫生吧。”

我用肯定的語氣安慰他說:

孩子有明確的得病原因,是因爲玩雪着涼了,基本上就是病毒性感冒。

發燒是她身體的自我保護措施,說明她的免疫系統在和病毒作鬥爭。

頭熱腳涼也是正常現象。因爲頭上血管豐富,致使局部溫度高。又因爲孩子心臟搏動力量較弱,發燒時更多的血液供應到重要器官去了,因此到達手腳末端的血流就少。

再繼續觀察一下。不然這會兒即使去醫院看急診,醫生也會建議先觀察病情進展的。”

安慰完嘉嘉爸爸,我把嘉嘉身上的被子往下拉了一點,幫助她身上散熱,同時用被子蓋上了她發涼的手和腳,爲她的手和腳保暖。

接近半夜的時候,小姑娘煩躁地醒來,我再次量了她的體溫,38.7℃。

我馬上把準備好的退燒藥------濃度爲160 毫克/5毫升的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液 按她的體重每公斤15 毫克算好劑量,並折算成毫升數餵給她吃。

同時又餵了她一些水, 很快,小姑娘就又睡着了。 一覺睡到了天亮。

第二天,她還是有些低燒,但精神狀態還好,低燒並不影響她吃飯、喝水、玩積木搭公主城堡, 我就繼續把她留在家裡觀察。 夜裡體溫再次燒到了38.5℃以上,就又餵了一次對乙酰氨基酚。

第三天,她繼續白天低燒夜裡高燒,並且開始咳嗽。

嘉嘉姥姥拿出自己平時吃的止咳藥甘草片說:

“萬一咳出肺炎怎麼辦?給她吃半片甘草片。”

儘管我也爲嘉嘉的咳嗽擔憂,但理智還是促使我及時地制止了嘉嘉姥姥:

“媽,孩子不是大人的縮小版,她的肝、腎等重要器官還沒長成熟呢,大人藥減半喂她是非常不科學的, 別給孩子用成人藥 。

另外, 咳嗽是咳不出肺炎的,除非她這次的病根就是肺炎 。

感冒的時候伴隨咳嗽也很常見 ,你看她咳的時候還有痰,要是吃了止咳藥,痰咳不出來,倒是有可能感染到肺部導致肺炎。

另外,您知道嗎?國外已經 不推薦給 6 歲以下的兒童使用止咳感冒藥 了,今年美國開出‘醫生不該作爲’列表,繼續呼籲不要給6 歲以下的兒童使用止咳感冒藥。

這些藥沒有好處,相反還有可能造成對孩子的傷害。目前嘉嘉只是偶爾咳嗽,還不影響她正常的活動,再繼續觀察吧。”

“可她咳嗽的時候會咳到吐,這不嚴重嗎?”

嘉嘉爸爸也不失時機地表達了一句他的憂慮。

“咳嗽是需要呼吸肌參與的動作,兒童的呼吸肌發育還不成熟,還不能很好地完成咳嗽這個動作,因此往往需要嘔吐這樣的動作來協助咳嗽把呼吸道中的痰排出來。

因此小朋友咳到吐的情況也很常見, 通常不會以咳嗽的時候吐不吐來判斷病情嚴不嚴重 。”

我說。

“我看還是得吃點消炎藥,鄰居家的小石頭咳嗽,吃了點頭孢就好了,你們給嘉嘉也吃點頭孢,她能好得快點。”

看得出,嘉嘉姥姥實在看不慣我們不給嘉嘉吃藥的做法。

爲了緩解她的擔憂,也爲了排除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我對嘉嘉姥姥說:

“頭孢屬於抗生素,是處方藥。雖然我是藥師,也不能隨便自己就給寶寶吃頭孢。 要不要吃頭孢得去看醫生,明確診斷後再做決定 。

如果醫生診斷嘉嘉現在有細菌感染的併發症,就需要吃抗生素。如果沒有細菌感染亂吃抗生素,反倒把嘉嘉身體裡的好細菌殺死了,嘉嘉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我抓住這難得的機會讓嘉嘉姥姥更新用藥觀念,繼續說:

“媽,你可能有個認識誤區,認爲嘉嘉咳嗽的症狀和咱鄰居家小石頭一樣,那麼嘉嘉得的病就和小石頭的一樣,治療用藥也應該一樣。

事實上,我不會這樣考慮疾病。

咳嗽本身不是一種病,它只是身體表現出的一個症狀 ,很多病都能表現出咳嗽的症狀,比如肺炎能引起咳嗽,支氣管炎也能引起咳嗽,感冒後還可能只是感染後咳嗽。

咳嗽不一定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也會引起咳嗽啊,咱得先搞明白咳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針對病因去治療纔是有效的治療。”

“那現在就帶嘉嘉去看醫生吧。”

嘉嘉姥姥聽明白了我的意思。

於是,我們在嘉嘉發燒第四天的時候帶她去了我們醫院。

我找到兒科主任,他認真聽取了我對嘉嘉病程的描述之後,用聽診器聽了她的心和肺,之後結合嘉嘉的精神狀態和查體情況,給出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的診斷,告訴我們他不認爲有併發症,囑咐我們繼續回家護理。

這下嘉嘉姥姥、嘉嘉爸爸的心就都放下了,因爲他們知道,有了診斷之後,針對診斷科學地用藥和護理疾病就是我的專業範疇了。

隨後幾天,在我們的正確護理下,嘉嘉很快恢復了健康。

我相信,上述在我家存在的對兒童感冒治療的認識誤區,在中國很多家庭中也存在。

兒童感冒,絕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送孩子去醫院或者給孩子吃“消炎的”、止咳的藥,將孩子康復的希望完全寄託在醫生或者藥物身上,而忽視了人體自身免疫力在孩子康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家長們應該清楚,如何治療孩子疾病的最終決定權在家長手上。

是家長在孩子表現出不舒服時做出是否需要去看醫生的決定,也是家長在醫生做出診斷、開藥方提出治療意見時,最終決定是否接受這樣的治療意見。

準確地說:家長對疾病的理解能力、決策能力和護理能力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說回到目前正在流行中的新冠,已知的數據告訴我們,兒童感染新冠後的症狀比成人輕,發生重症的機率也比成人低。

此刻的我,不太擔心新冠會對孩子們造成嚴重危害,反倒是擔心過度用藥對孩子們造成傷害,所以,我在這裡向廣大的醫務人員和家長們再強調一下兒童新冠安全用藥原則:

能不用藥,不用藥;

能少用藥,不多用藥;

能口服,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