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看好我國創新藥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跟蹤同標的產品費率最低的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159217)近期大幅“吸金”,上市以來份額增長超70%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9日收盤,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987017)近一年漲幅達48.11%,在同類指數中居首。相關ETF方面,跟蹤國證港股通指數的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159217)交投活躍。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當日成交額達1.54億元,換手率5.58%,最新規模爲27.27億元。資金流向方面,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159217)近期“吸金”明顯,近5日淨流入達4.99億元。拉長維度來看,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159217)自4月3日上市以來淨流入達14.32億元,同期流入額在同跟蹤標的ETF中排第一,基金份額變化率達71%。
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159217)緊密跟蹤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旨在反映港股通創新藥產業上市公司的運行特徵。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9日,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市盈率(PE-TTM)爲26.47倍,處於近10年曆史百分位的1.64%,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具備一定配置性價比。
值得關注的是,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發稿,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159217)當前管理費率與託管費率分別爲0.4%、0.07%,其費率在同爲跟蹤國證港股通指數的產品中最低。
消息面上,多家A股、港股創新藥企發佈亮眼財報以及在研產品的階段性突破進展。此外據證券時報,近期全國多地政府相繼出臺政策,鼓勵醫藥行業併購重組壯大發展,並提出醫藥產業基金的相關規劃。在更高層面,國務院國資委黨委近日在《民主與法制》週刊發表署名文章中提出,對於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的領域,鼓勵國有企業運用併購重組、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加快形成產業影響力。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我國創新藥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NewCo模式成爲創新藥出海新選擇,國家政策鼓勵創新藥發展,新技術推動行業快速發展,持續看好創新藥行業。
國信證券認爲,國內創新藥對外授權交易加速。從2025年初以來,國產創新藥企業已經完成了幾十筆對外授權的交易,國產創新藥的研發進度和臨牀數據越來越在全球範圍內佔到優勢,創新藥BD出海受關稅影響較小,有望繼續通過授權出海的形式實現全球的商業化價值。
注: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同類指數分別爲中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中證香港創新藥指數(HKD)、恆生創新藥指數。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4月29日,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恆生創新藥指數、中證香港創新藥指數(HKD)、中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近一年漲幅分別爲48.11%、44.08%、43.5%、43.19%。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2020至2024年的年漲跌幅分別爲88.8%、-21.59%、-25.6%、-22.8%、-10.5%;恆生創新藥指數2020至2024年的年漲跌幅分別爲32.96%、-17.68%、-19%、-25.68%、-16%;中證香港創新藥指數(HKD)2020至2024年的年漲跌幅分別爲48.88%、-11.74%、-20.64%、-19.33%、-10.8%;中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2020至2024年的年漲跌幅分別爲25.47%、-7.25%、-23.26%、-19.91%、-14.4%。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
風險提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爲指數基金,主要採用完全複製策略,跟蹤標的指數市場表現,具有與標的指數、以及標的指數所代表的股票市場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徵。本基金還將投資港股通投資標的股票,還需承擔匯率風險和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投資ETF將面臨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等特有特徵。投資於權益類基金有在較大收益波動風險。基金有風險,投資者投資基金前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瞭解產品情況、費率結構、各銷售渠道收費標準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基金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