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可以放高溫假?立委批定義不明 交通部:11月提出修正草案
高溫假頻被提醒,但相關法規遲未出爐,立委要求儘快修法,交通部表示本月將提出修正草案。圖爲勞工應注意熱傷害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年來極端氣候頻傳,爲強化高溫事件的事前因應,立委提出「氣象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立委洪孟楷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指出,高溫假頻被提及,氣象署也欲修法,但相關法規遲未出爐,高溫假定義也不明;氣象署則表示,目前針對高溫發佈即時訊息,交通部表示,氣象法修法草案預計本月提出。
立委指出,近年來極端氣候頻傳,世界各國已發生多起高溫致災事件,爲強化高溫事件的事前因應,並推動我國氣象業務的發展,因此提出「氣象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認爲在全球暖化及都市化的環境變遷下,全球高溫屢創新紀錄,影響人類生活甚巨,因此應新增「高溫」也爲災害性天氣之一。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表示,全球暖化趨勢下,高溫事件頻傳,本國也不例外,尊重委員會綜合審查結果,另考量近年來熱帶性低氣壓也造成相當大的災害,像是2018年0823水災創創南臺灣,因此除將「高溫」新增爲災害性天氣之一外,交通部也建議在氣象法第2條增列「熱帶性低氣壓」。
會中不少立委也關心高溫警示及高溫假議題。洪孟楷指出,夏天愈來愈熱,先前提過高溫假,氣象署也修法要將高溫納入,但爲何遲未有結果。過去35度很少見,如今40度高溫頻傳,但氣象署至今尚未定義高溫是幾度、幾度可以放高溫假,應儘快訂出標準,讓戶外工作的勞工有依據,明年5、6月夏季來臨時,該示警就示警。
立委李昆澤說,極端氣候下高溫天數愈來愈多,世界各國NGO也都提出警告,國際勞工組織也提醒,高溫之下大量曝曬、工作,都有公安危險。
李昆澤指出,根據統計,2024年高溫日數有63天,比2023年的34天增加近1倍;2024年與2021年相比熱傷害人數增加1倍,其中2021年7月有423人受到熱傷害,2024年7月則暴增到1204人,增加近3倍;李昆澤說,各國都在建立熱傷害相關法條,臺灣應該要加強。
針對氣象法修法過程,林國顯表示,目前氣象法修法尚未預告。氣象署之前提出修正草案但遭交通部退回,目前正在修改及蒐集民衆意見,由於各界意見很多,因此需要多一點時間,預計本月將預告草案2個月。
氣象署長呂國臣表示,目前將高溫入法列爲災害性天氣爲第一步,讓各單位有所依循,畢竟高溫對各行各業的層次不同。
他進一步說,修法會分成4個成面,首先將高溫極端天氣放到災害性修法內;氣候變遷項目中,將氣候明定出來,同時針對極端天氣樣態,在未來發布警報、特報、報告等名列清楚;爲面對極端氣候,未來氣象法修法包含氣象站、氣象站蒐集的資料校正、訂正納入法規;如何把氣象署的資料活化至各領域,作爲氣象變遷調適重要的氣象數據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