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熱衷“出洋相”,更多新農村需要“被看見”

近日,綦江區三角鎮中壩村黨總支副書記蔣婷婷的“魔性”助農視頻火了。爲了幫助村裡的農產品走出大山,鏡頭前她賣力吆喝,不怕苦和累地拍攝轉場視頻,獲得了《半月談》等多家媒體視頻號轉發、點贊。無獨有偶,重慶酉陽、長壽、城口多地的農村基層幹部爲了宣傳助農,紛紛賣力出鏡,有的“舞”力全開,也有人脫下“西裝夾克”玩起cosplay化身電影角色,“用力過猛”的同時也引發不少熱議。有人戲稱,在出圈和出名之間,他們選擇了“出洋相”。

在傳統印象裡,基層幹部是西裝夾克,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如今他們大大方方走到鏡頭前,沒了“架子”,笨拙的舞步、沾泥的皮鞋、不太協調的節奏,反差感拉滿。基層幹部熱衷拍攝“出洋相”視頻,是一時熱鬧還是長遠之計?對此,有人點贊,“爲宣傳家鄉拼了”,“真誠比精緻更有穿透力”;但也有人質疑,是不是在作秀,流量來了接住了嗎?其實,基層幹部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拍視頻初衷是爲了助農宣傳家鄉,把好項目引進村,把好產品賣出去。

正如一位基層幹部所言,希望每一段魔性視頻都能轉化爲助農訂單;希望每一次出圈互動都能沉澱爲治理經驗。一條條看似搞笑抽象的視頻背後,藏着的是基層幹部 “造福鄉里”的初心;而鏡頭裡呈現出的新農村畫面以及特有的農副產品,更是他們“豁得出去”的底氣。比如,蔣婷婷所在的中壩村,就發展起了雷竹、茶葉、蔬菜等多種產業;在長壽的油菜花田邊,農家樂和民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有了吆喝,更要有實力,讓短期爆款和長期規劃相結合,才能接住訂單與遊客,變流量爲“留量”。

都說,酒香還怕巷子深。如今,自媒體發達,我們樂見基層幹部“觸網”,放下身段,走進田間地頭,化身“推銷員”,爲家鄉的美景、美食、美物代言,花式蹚出條條鄉村振興路,讓鄉村的景更美、產更興。這樣的創新值得鼓勵,只要始終將羣衆的事放心上,將創新的根牢牢紮在泥土裡,相信就能切切實實爲山溝溝引來更多“金鳳凰”,下出更多“金雞蛋”。

在這些看似抽象和搞笑的視頻背後,我們不僅感受到了美好鄉村的吸引力,也彷彿窺見了鄉村振興的密碼。基層幹部們的努力與付出值得被看見,廣袤鄉村的美好更需要通過互聯網這個大載體,讓更多的人關注與發現。不管怎樣,熱衷“出洋相”的基層幹部們,邁出了創新實踐的第一步,也成爲了鄉村振興的一份生動註腳。

上游新聞評論員 龍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