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耍夜祭 首見米糕豬上場
吉貝耍夜祭24日登場,受非洲豬瘟禁宰令衝擊,今年改以「米糕豬」登場。(臺南市政府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國家重要民俗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24日登場,史無前例受非洲豬瘟禁屠令衝擊,祭典重要環節「拜豬還願」無豬可拜,原擬改用冷凍豬、山豬,但農業部憂「防疫破口」不放行。部落請示阿立母允准,獲得有百年曆史的府城「米糕栫」第3代黃銅山同意,趕製3只150公分「米糕豬」,助傳承百餘年夜祭順利進行。
「本來從從容容結果連滾帶爬,但絕不能被政府政策打敗傳統!」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說,眼看夜祭登場前2天接獲豬販通知不供豬,他立刻啓動危機處理方案,提出改以冷凍豬、山豬、羊及米糕4方案因應。
他前天第一時間聯繫副市長葉澤山,經文資處媒合府城「米糕栫」第3代傳人黃銅山師傅,當晚9點半黃師傅點頭出手製作「米糕豬」,整件事塵埃落定。
段洪坤透露,起初黃師傅考量時間、技術等問題,打算製作「巴掌大」的3只小豬,雙方來回討論多時,最後同意製作3只150公分「米糕豬」,趕赴24日夜間11點祭典,是吉貝耍夜祭百餘年來,首見米糕豬取代豬。
吉貝耍大公廨主委段炎騰表示,米糕栫的原料蒸糯米,與吉貝耍祭祀阿立母祭品「米買」(Mai)相同,經請示阿立母獲允准。段洪坤說,豬是族人爲感謝阿立母1年來照顧的重要祭品,全盛時期達28頭,今年則有16頭,礙於今年無法拜豬,改至明年還願,預估明年可望突破30頭。
米糕栫僅見於府城,是臺南祭品一大特色,黃銅山說,此次能爲阿立母製作敬獻祭品,雖然製作時間倉促,但義不容辭。段洪坤說,承蒙「黃家米糕栫」挺身協助,原本祭司對豬隻大小、形式有所要求,他居間協調「人家願意幫我們,讓夜祭不唱空城計,最重要」。
葉澤山說,這是一場無形文化資產間的「文化支援、協作行動」,傳統祭典在當代社會保存不易,此次也看見吉貝耍部落保存傳統祭典的韌性,公部門責無旁貸,也感謝阿立母同意用糯米豬取代豬,透過文化手段解決問題,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