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川普與川普主義的方法 「讓他變得無聊」
▲川普並沒有毀掉美國的民主,而是讓民主變得更具娛樂性。他不是專制的陰影,而是自由的變形。(圖/路透)
●江岷欽/世新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沒有哪個小丑能統治國家,除非觀衆要求安可。(No clown can rule a nation unless the audience asks for an encore.)— 馬克.吐溫
喬治.歐威爾曾說:「在普遍欺騙的時代,說真話就是革命行爲。」而在川普時代,說真話不再是革命,而是節目中場的笑點。
川普並沒有毀掉美國的民主,而是讓民主變得更具娛樂性。他不是專制的陰影,而是自由的變形。真正可怕的,不是他說了什麼,而是羣衆不再覺得荒謬。當政治成爲一場真人秀,唯一的勝利方式,便是奪走他的舞臺——讓他變得無聊。
權力的新語言 當政治學會「好笑」
川普的語言不是政策,而是表演。他用誇張的語調、即興的侮辱與無限循環的口號,把政治轉化爲情緒經濟。
當他在羣衆面前高喊「完美的通話」、「我一切透明」時,那不是辯解,而是秀場節奏。正如王爾德所言:「真理很少純粹,也從不簡單。」川普深諳此道,於是他把謊言包裝成誠實,把貪腐修飾成直率。
他接受卡達贈送的私人飛機、赦免幣圈金主、讓阿聯酋換取晶片與政治恩惠,卻稱這是「美國優先」。這種厚顏無恥的誠實,比僞善更具殺傷力。因爲他讓人相信,只要坦白地犯罪,就不算腐敗。
誠如蕭伯納所言:「政治,是防止人們干預他們自己事務的藝術。」川普則把它變成讓人歡呼自己被愚弄的藝術。
媒體的共犯 第四權的觀衆席
川普主義的燃料是注意力。越被批評,他越強大;越被譴責,他越成爲焦點。《紐約時報》《CNN》《Fox News》都在譴責他,卻也靠他存活。沒有川普,美國媒體的流量會像華府的冬天一樣冰冷。這是最現代的共犯結構:記者以爲在揭露暴政,其實在延長節目。
川普懂這個生態,他的怒罵、推文、造勢,全是精算的廣告時段。歐威爾若活着,會在《1984》的續集中加一句:「新聞自由的極致,是讓暴君上頭條。」
川普不是在征服媒體,而是與媒體共舞。他不懼批評,因爲在演算法的世界裡,曝光即勝利。
羣衆的轉化 從公民到粉絲
皮尤研究(Pew Research)指出,近半數美國選民認爲川普「可能違法」,但仍「誠實地代表人民」。這是歐威爾式的雙重思考典範:他違法,但他真實;他腐敗,但他屬於我們。
馬克.吐溫的話彷彿爲此而生:「人類唯一學不會的教訓,是自己能被愚弄。」川普主義並非灌輸思想,而是激發本能——讓憤怒取代理性,讓信仰壓過邏輯。
在芝加哥「No Kings」抗議現場,一名年輕人舉着標語:「你試試看能否將這一切用一句標語表達」(You try to fit it all on a sign.) 他試圖總結川普的罪行,卻發現語言本身已崩潰——因爲錯誤太多,罄竹難書,簡單的語言已經無法說清。這正是川普式政治的勝利:當真相過量、資訊氾濫、語言疲乏,羣衆會選擇情緒勝過事實。
憲法的舞臺 當法律成爲笑話
2025 年秋,川普再次暗示第三任。他笑着說:「憲法只是建議,不是障礙。」這句話不是玩笑,而是一場測試。專欄作家鮑伊(Jamelle Bouie) 在《紐約時報》寫道,這並非違法,而是憲政記憶的腐蝕。當羣衆能笑着聽完這句話,制度的神聖性就已被市場化。
更荒謬的是,川普的幕僚甚至提出所謂的「語意漏洞」:22 條修正案只限制「選舉」兩次,若中間有代理任期,是否仍算?——這是把憲法當成劇本,而非契約。
尼采說:「當上帝死了,人們便崇拜偶像。」在美國,憲法的神聖被戲謔取代,而川普就是那尊金光閃閃的替代神祇。
▼2025 年秋,川普再次暗示第三任。他笑着說:「憲法只是建議,不是障礙。」這句話不是玩笑,而是一場測試。(圖/路透)
全球的鏡像 川普主義成爲出口商品
從英國的「讓英格蘭再偉大」(Make England Great Again, MEGA)、到法國國民聯盟、到印度與巴西的民族主義領袖,世界各地的政客都在複製這套模板。
他們輸出的不是政策,而是情緒:一種憤怒的民族浪漫、一種受害者的榮耀感。歐威爾筆下的極權用恐懼統治,而當代版本則用笑聲——以娛樂取代恐懼,以表演掩飾暴政。
川普主義的全球化,不是美國的擴張,而是文明的退化。這場模仿遊戲的可怕之處,在於:即使川普下臺,世界仍在川普化。
民主的疲勞 當自由變得太吵
民主不是毀於暴君,而是毀於喧囂。川普時代的政治,讓人既憤怒又上癮。每天都有新醜聞、新推文、新敵人——但無人真正改變。
蕭伯納提醒過:「人民得到的政府,往往正是他們最配得的那種。」川普不是誤差,而是我們的投影。他代表了那個厭倦複雜、懶於思考、追求簡單情緒快感的文明。而這場集體的精神倦怠,是他最大的勝利。因爲疲乏的社會最容易被娛樂統治。
讓他失去觀衆 最有效的革命
擊敗川普,不能靠仇恨——仇恨是他的燃料;不能靠道德——道德讓他更戲劇化。真正的致勝之道在於:讓他變得無聊。
當媒體不再追逐、當人民不再轉發、當川普的推文無人迴應——這場政治真人秀就會失去聲音。他需要鏡頭,就像獨裁者需要軍隊;而民主的抵抗,是拔掉麥克風。
這並非逃避,而是成熟。因爲民主的力量,不在於激情,而在於倦怠——願意忍受真理的乏味、法律的緩慢、程序的繁瑣。當人民接受這份「無聊的自由」,川普主義便無法再以戲劇征服。
尼采曾寫道:「與怪物戰鬥者,當心自己成爲怪物。」今天我們應加一句:「與表演者對抗者,當心自己成爲觀衆。」
重學諷刺 從嘲笑他到嘲笑我們
王爾德說:「世界的悲劇,不是人們太邪惡,而是太滑稽。」川普主義的存在,證明了我們既不夠嚴肅,也不夠幽默。真正的諷刺,不是譏笑權力,而是揭穿自己如何合作於權力。我們轉發他、咒罵他、分析他、仿作他——每一個行爲,都在強化他的存在。
要擊敗川普,必須讓諷刺回到啓蒙時代的功能:讓人清醒,而不是取樂。伏爾泰若在世,或許會說:「擊敗暴君的第一步,就是不再當他的觀衆。」
當掌聲停止 真理開始說話
川普主義不會因敗選而滅亡,也不會因揭露而崩潰。它只會在一種情況下死去:當人們不再感興趣。因爲,真正的自由,並非擁有發言權,而是不被情緒操縱的能力。當我們能忍受沉默、承認無趣、選擇理性,那纔是民主真正成熟的標誌。
擊敗川普的方法,不是更大的怒吼,而是更深的冷靜;不是英雄的崛起,而是觀衆的離席。因爲最終,掌聲一旦停止,真理纔會重新開始說話。
▼要擊敗川普,必須讓諷刺回到啓蒙時代的功能:讓人清醒,而不是取樂。(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