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 Street在臺灣債券ETF市場成交易巨鯨 在印遭控操縱市場惹議

臺灣是美國以外第二大美債ETF市場,僅次於英國。/擷自彭博

彭博新聞報導,在臺灣規模930億美元的ETF市場,低調神秘的紐約交易商 Jane Street Group 建立了罕見的主導地位,如今高盛等華爾街大型投銀也紛紛涌來分一杯羹。

據彭博報導,Jane Street最近在個別海外市場影響力過大,不僅競爭對手覬覦,也引起印度在內的監管機關關注。印度證券當局今年中以涉嫌操縱股市、不法獲利爲由,一度禁止Jane Street 進出當地證券市場的公司,並查扣其所得484億盧比(5.7億美元)。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Jane Street 已是臺灣投資美國公司債和公債熱潮的最大受惠者。這家電子造市和自營商曾承作臺灣相關ETF逾半的美債交易,遠高於 Jane Street在美國的市佔率。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高盛(在美國佔美債投資組合交易量30%)和 Susquehanna國際集團等多家大型交易商正紛紛加入戰局,想打破Jane Street在臺灣市場的主導地位。

這幾年來,這家公司憑藉驚人的成長速度和龐大的交易量,撼動長期掌控債券交易主導權的傳統華爾街銀行,他們多半仍是透過電話協商交易。

券商和做市商通常透過在債券基準價格上加碼來獲利,加碼幅度從幾個基點到超過10個基點不等,而在美國債市流動性較低的亞洲交易時段,價差往往更高。

Jane Street在臺灣並未設立辦公室,過去八年以外資機構的身分參與交易。證券櫃買中心樂見國際機構參與上櫃債券ETF的交易,不過,有競爭對手和業內觀察人士認爲,Jane Street 佔交易比率之高並不尋常,也等於握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彭博行業研究固定收益市場結構分析師米漢(Brian Meehan)說:「單一公司擁有這麼高的市佔率本身就是一種風險。」他指出,Jane Street「或許能提供最具競爭力的報價,但若它是主要做市商,就能多方面利用市場主導權。他們若掌握所有資金流向,便能將市場推往對自身交易最有利的方向。」米漢也說,若市場出現緊張情勢,該公司可能調高報價,而其他交易夥伴幾乎別無選擇,只能接受。

米漢也提到,印度監管機關今年中指控 Jane Street 涉嫌操縱市場,迫使該公司縮減在印度選擇權市場的操作規模。

目前臺灣掛牌的債券ETF約有100檔,全部追蹤海外債券,其中多數持有美國證券。據統計,臺灣2024年掛牌的債券ETF成交量突破新臺幣3.2兆元,幾乎是2023年的三倍,更是前一年的15倍以上。

Jane Street 位於紐約總公司。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