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產線大變革:蘋果強制自動化 為美國製造鋪路?

消息指稱,蘋果正在對全球供應鏈進行調整,此次並非單純地像過往將產地從中國移出,而是要求合作伙伴「全面自動化」。

根據市場說法,蘋果已經將機械手臂與智慧化生產視爲標準條件,意味着從iPhone、iPad、Mac到Apple Watch,供應商若想續留存在蘋果合作名單上,必須自行投資昂貴的自動化生產設備。

這項轉變背後反映了蘋果接下來的長期戰略,亦即將產線大規模推動自動化。

過去在疫情期間出現勞動力短缺與地緣政治摩擦問題,讓蘋果過往高度依賴人工組裝生產的模式顯露風險。藉由推動自動化,蘋果不僅能提升品質一致性,也能在全球生產佈局更爲靈活。

甚至有看法認爲,此調整可能是爲接下來iPhone產品可回到美國組裝鋪路,透過減少依賴人力,透過機械手臂完成大量自動化組裝,或許能讓「美國製造」不再只是淪爲政治口號。

不過,自動化成本的轉嫁,可能也會讓供應商面臨壓力。過去蘋果會補貼設備經費,如今要求業者自籌資金,不僅侵蝕利潤,可能還會增加其財務壓力。雖然蘋果仍在碳中和與環保專案上提供協助,但在自動化這一塊卻採取強硬態度,凸顯其「必須跟上,否則淘汰」的立場。

與供應端的強勢對比,蘋果在消費市場卻傳來樂觀信號。根據銷售通路SellCell調查,超過68%的美國iPhone用戶計劃在iPhone 17上市後立即升級,熱度明顯高於前幾代機種,預期iPhone 17 Pro與iPhone 17 Pro Max依舊是銷售主力,而傳聞中採輕薄設計的iPhone 17 Air也吸引不少關注,至於主要升級動機以「電池續航」爲首要原因,其次纔是設計與攝影功能。

然而,價格依然是消費者升級最大阻力。近七成受訪者坦言價格過高會延緩換機,而對現有機型的滿意度也降低了升級急迫性。至於摺疊iPhone的期待比例仍不高,但若蘋果遲遲未跟進,部分用戶可能轉向三星或Google,但調查也顯示蘋果品牌忠誠度依舊很高,仍有近七成用戶表示無論市場如何變動,都會持續使用iPhone。

整體來看,蘋果正在兩條戰線同時運作:一邊透過「強制自動化」重塑供應鏈規則,鞏固未來產能與全球佈局;另一邊則藉由產品創新與品牌黏性,維持市場熱度。無論iPhone是否在美國製造,或是iPhone 17能否延續銷售佳績,這場供應鏈與市場的雙重棋局,將持續檢驗蘋果的掌控力。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