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360影石:中國智造的全球化突圍樣本

在日益內卷的國內,不少企業早已把目光放到全球,這跟70年代的美國與80年代的日本大規模出海類似。說起全球化做得比較好的中國智造企業,必然少不了位於深圳的大疆公司,但近來同樣來自深圳的一家智造公司Insta360遞交了上市IPO申請書,從其招股書的介紹,以及公佈的業績來看,這絕對是一家值得高度關注,且能爲企業出海帶來範本的全球化突圍樣本。

2014年,24歲的劉靖康在深圳創立Insta360影石。這位曾因“黑入南京大學教務系統”引發爭議的90後極客,將冒險精神注入公司基因:不追逐風口,只解決痛點。成立初期,Insta360便發現傳統全景相機兩大致命缺陷——拼接效率低(需數小時)、操作門檻高(需專業軟件)。通過自研“邊傳邊拼”算法,其首款產品Nano將處理時間壓縮至5分鐘,售價僅爲理光同類產品的1/3。

第一代產品Nano,從iPhone配件起

這種“技術降維”策略貫穿發展全程:

2016年

推出全球首款適配iPhone的消費級全景相機Nano,登頂亞馬遜運動相機新品榜;

2020年

模塊化設計的ONE R系列打破“運動相機=GoPro”的認知,用戶可自由更換鏡頭實現4K廣角/全景拍攝;

2024年

與徠卡聯合研發的Ace Pro 2搭載1/1.3英寸傳感器,弱光拍攝性能超越索尼黑卡。

Insta360的核心團隊多爲90後,成員來自頂尖高校與企業,研發人員佔比達50%,專注解決實際應用痛點。公司吸納全球化人才,建立覆蓋歐美、亞太的客戶服務團隊,通過合作推廣與參展等方式拓展國際市場。目前,Insta360已發展爲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全球化企業,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持續推動影像技術進步,滿足全球用戶需求。

如今,Insta360在全球消費級全景相機市場佔據67.2%份額,年營收超40億元,海外收入佔比80%,成爲大疆、SheIn之外,中國智造出海的又一標杆。

Insta360自創立之初便聚焦“全景創意影像”領域,但企業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在iphone配件nano的成功後,Insta360有一段時間陷入產品瓶頸,到底是延續以手機配件的方式存在還是應該如何,早期團隊並沒有一致的定位。此時創始人決定運用“先碰釘子再找錘子”的試錯邏輯,而非大部分產品公司“先做錘子再找釘子”的強推款式。

“先碰釘子再找錘子”就是先不考慮做什麼產品,而是看現在市場當中有哪些痛點與機會。彼時市場當中有GoPro和大疆這兩個成熟玩家,他們的客戶羣體相對更專業和有一定技術能力,由於短時頻(TikTok)的興起,讓很多普通的Vlog博主也需要有拍滑雪、旅行、極速的需求,Insta360就瞄準這類Z世代內容創作者做出極容易上手的消費級全景相機,不單能讓這些18-35歲年輕羣體使用相機探索、個性化表達並熱衷於通過短視頻平臺分享生活。爲降低創作門檻,Insta360推出360°拍攝、隱形自拍杆等功能,結合App內的AI自動剪輯與模板應用,實現“即拍即剪即分享”,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和粘性。

另外一方面GoPro的價值主張是第一人稱視角,而大疆定位的是第三人稱也可以叫上帝視角,那麼Insta360應該定位什麼視角呢?這一點還是運用了“先碰釘子再找錘子”的試錯邏輯,2021年,一位日本的KOL把影石Insta360的全景相機叼在嘴裡,拍攝自己奔跑的畫面,意想不到地得到了“進擊的巨人”效果,隨後這個創意在全球各個社交媒體上迅速掀起了模仿熱潮。影石Insta360洞察到這一市場熱點,立馬官方發起“口咬全景相機(NoseMode)”的活動,吸引更多用戶加入創作。至今爲止,這一系列活動在全球已有數十個突破百萬播放的視頻,更爲影石Insta360帶來了巨大的品牌資產。

通過與用戶的互動,Insta360定位爲用戶自定義視角,就是用戶通過相機想定位什麼視角是由自己決定,而非產品決定,這一定位無疑成爲在GoPro(傳統運動相機)、大疆(無人機生態)的夾擊下,Insta360的成功崛起的關鍵。

用戶分層:切割巨頭忽視的“創意工具”市場

通過精準錨定“非專業用戶的專業級需求”,Insta360在GoPro(用戶老化)、大疆(場景單一)的夾縫中開闢出新戰場。其用戶畫像顯示:35歲以下佔比70%,日均拍攝素材3.2條,TikTok/Instagram內容傳播量是GoPro的2.3倍。

除了價值主張差異化以外,其技術差異化與全球化運營都做得非常出色。

技術差異化:從“功能迭代”到“品類定義”

● 全景技術獨佔性:

8K全景視頻、FlowState防抖算法、太空級耐候設計(如X4衛星搭載)構成技術護城河。對比GoPro Hero 13仍停留在5.3K,Insta360以“先拍攝後取景”重新定義創作自由。

● AI驅動體驗重構:

AI自動剪輯(耗時縮短70%)、隱形自拍杆(自拍杆在畫面中消失)、子彈時間(模擬《黑客帝國》鏡頭)等功能,將專業影像能力“小白化”。

全球化敏捷運營:本土化團隊+輕資產滲透

● 渠道創新:2018年入駐Apple Store,成爲唯一全景相機品牌,藉助蘋果的渠道溢價實現品牌升級;

● 合規先行:累計申請全球專利488項,2021年成功抵禦GoPro發起的337調查;

● 文化適配:歐美團隊90%爲Native Speaker,針對不同市場推出定製功能(如日本版的櫻花色濾鏡、中東版的耐高溫設計)。

Insta360憑藉精準的戰略佈局、技術創新與全球化運營成功在紅海市場當中殺出一條路,成爲全景影像領域的領軍者,當然,除此之外,Insta360的商業模式創新,也是讓人眼前一亮,過去的傳統硬件廠商絕大多數來自於硬件的銷售,但Insta360營收結構已超越傳統硬件廠商的桎梏,形成“三級火箭”模式:

1. 硬件:消費級與行業級雙線收割

● 消費級(佔比75%):Ace Pro運動相機(2698元)、X3全景相機(2998元),毛利率52%;

● 行業級(佔比20%):Titan VR相機(單臺10萬元)、Link會議攝像頭(企業採購佔比60%),毛利率68%。

對比GoPro:其營收98%依賴Hero系列,行業級嘗試(如MAX全景相機)因技術短板失敗。

2. 軟件:訂閱制打開持續變現空間

● AI剪輯模板:年費29.9美元,用戶可一鍵生成TikTok熱門模板,付費率18%;

● 企業API接口:向房產平臺收取VR看房SDK授權費,單客戶年均收入超50萬元。

對比大疆:其軟件服務僅限基礎剪輯工具,未形成訂閱生態。

3. 內容:流量分成+IP聯動的長尾價值

● 平臺分成:與YouTube、TikTok簽訂全景內容流量分潤協議,單月分成超200萬美元;

● 賽事IP:爲紅牛極限賽事、巴黎奧運會提供8K全景直播服務,單項目收入超千萬。

這種“硬件導流、軟件增值、內容變現”的模型,使其客均終身價值(CLV)達GoPro的2.1倍。

Insta360商業模式已擺脫純靠賣產品獲得收入,正在往生態變現方式發展。

所有做智造的公司都有一個蘋果夢,就是產品利潤高,而且還有大量的服務費收入和其它生態收入,這也就是Insta360目前備受熱議的原因。

1. 精準垂類切割:尋找“高毛利縫隙市場”

● 需求洞察:通過分析TikTok熱門標籤,發現滑雪、速降等場景的全景內容缺口;

● 技術錨定:將衛星級影像技術下放至消費級,成本控制在競品1/3。

2. 組織敏捷性:小團隊打大戰役

● 研發聚焦:60%爲工程師,項目制管理實現運動相機、雲臺、VR設備並行開發;

● 供應鏈韌性:採用“日本傳感器+中國組裝”模式,疫情期仍保持95%交付率。

3. 用戶共創:從產品到生態的反向定義

● 早期測試:邀請200名極限運動員參與X3原型機測試,收集防抖需求137項;

● 社區運營:官方App聚集200萬創作者,UGC內容反哺75%的功能迭代。

4. 全球化“DAY1戰略”:本土化即核心競爭力

● 人才本地化:北美市場負責人爲前GoPro歐洲總監,深諳渠道規則;

● 合規前置:歐盟GDPR、美國FCC認證在產品研發階段即同步推進。

1. 技術變量

● 空間視頻:蘋果Vision Pro的普及將催生8K全景內容需求,Insta360已儲備衛星級拍攝技術;

● AI自動化:從“一鍵成片”升級到“AI導演”,用戶通過語音指令即可生成電影級短片。

2. 商業變量

● 行業深挖:遠程醫療(手術全景直播)、智能安防(360°巡檢)等千億級市場待開拓;

● 生態卡位:與Meta共建VR內容標準,成爲Vision Pro官方推薦拍攝設備。

3. 給企業經營者的三大建議

● 拒絕內卷:在巨頭主戰場外開闢新品類(如Insta360定義“全景運動相機”);

● 重度研發:將至少15%營收投入AI、材料等底層技術,非參數堆砌;

● 全球運營:創業第一天即建立本土化團隊,用“在地思維”破解文化隔閡。

Insta360的崛起揭示了中國智造的新範式:“以技術深井穿透紅海,以場景銳度定義藍海”。當GoPro困於“英雄遲暮”、大疆受限於生態協同,這家深圳企業用全景技術改寫了行業規則。其故事給予中國企業兩大啓示:其一,全球化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其二,真正的創新從不來自跟隨,而是勇敢定義未被滿足的需求。在AI重構一切的時代,或許下一個Insta360正藏在某個“小需求”的深井中。

#最後的靈魂拷問#

● 您所在的企業的核心用戶有沒有清晰的畫像呢?

● 您關注的是大需求還是未被開發的某種“小需求”深井呢?

文末兩個彩蛋,畢竟看一篇文章幾千字不容易,所以如果你想快速瞭解文章內容,請用橫版看我們第一個工具故事畫布,它用極簡的方式把公司進行不同緯度的分析,如下圖:

通過故事畫布模式快理解這個項目的具體情況。

第二個彩蛋,我們運用AI把本文章用一張圖片進行歸納總結,請觀看。

請保持給您的健康與財商進行投資。

看完想交流互動? 歡迎掃碼加入BMI中國-商業設計交流羣

本文源自BMI興遠諮詢樑慶祥Kenny顧問,本文原創,資料來自官網、股市、行業研究報告等,引用時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