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關稅非全球經常帳失衡解方 應對「它」進行改革

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2024年全球經常帳失衡顯著擴大,而關稅並非解方,各國應各自對國內因素進行改革。 路透

國際貨幣基金(IMF)22日表示,2024年全球經常帳失衡顯著擴大,翻轉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收斂趨勢,並警告關稅並非解方,而是應對結構性因素進行改革。

IMF在其年度外部部門報告(External Sector Report)中指出,外部盈餘或赤字本身未必是個問題,但若過度擴大,可能招致風險。該報告基於2024年數據,評估全球30大經濟體的失衡情況。

報告說,全球經常帳失衡擴大的主因,來自美國、中國大陸和歐元區這三大經濟體的失衡程度同步加劇。美國經常帳赤字擴大2,280億美元至1.13兆美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中國經常帳盈餘增加1,610億美元至4,240億美元;歐元區盈餘則擴大1,980億美元至4,610億美元。

IMF指出,若國內失衡持續、財政政策前景不明、貿易緊張局勢升高,恐將使全球市場風險情緒惡化,並加劇金融壓力,對債務國與債權國都不利。

這份報告矛頭直指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川普政府稱,此舉旨在提升財政收入,並矯正長期貿易逆差。

IMF表示,較高關稅將在短期內削弱全球需求,進口價格上升也將加劇通膨壓力。IMF也說,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也可能引發國際貨幣體系出現變化,進而削弱金融穩定性。

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沙說,盈餘或赤字擴大主要源自國內扭曲因素,例如赤字國的財政政策過於寬鬆,以及盈餘國的社會安全網不足,導致過度的預防性儲蓄。他表示,應針對這些國內因素進行改革,而非訴諸關稅。這代表中國應着重提振消費,歐洲應增加基礎建設支出,美國則應縮減龐大財政赤字並撙節支出。

古蘭沙說,關稅升高對改善全球失衡情況的影響有限,因爲關稅往往會同時抑制一國的投資與儲蓄,不太會改變經常帳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