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升降尾門成「斷頭臺」 立委籲納管 交通部將研議

李姓夫妻1月27日凌晨騎機車行經新竹市南大路,疑因天雨視線不佳,撞上臨停在路邊卸貨貨車的油壓板尾門,造成夫妻雙亡。(民衆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貨車升降尾門意外頻傳,被網友稱爲行動斷頭臺。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與林沛祥今指出,物流車輛穿梭街道,但升降尾門缺乏警示標示,成致命死角,呼籲政府強制要求所有配備升降尾門車輛,須同時加裝警示燈與車尾旗,要求於2026年6月全面納管。交通部表示,相關安全精進作爲,會與公路局和車安中心共同研議。

羅廷瑋與林沛祥今召開「行車突然被斷頸,貨車升降變兇器,反光警示不能等」記者會,提及今年小年夜,新竹一對夫妻騎機車撞上未收起的升降尾門,當場身亡,目前臺灣針對升降尾門安全措施仍無完備法規,交通部雖曾委託車安中心召開專家會議,研議加裝警示燈與車尾旗,但近期會議紀錄顯示,車尾旗已遭刪除,僅保留警示燈,質疑政府執行半套,恐難有效防範事故,應要有雙重警示。

他們也呼籲交通部正視問題,儘速完成法規制訂與設備標準認證流程,不容讓升降尾門繼續成爲移動的死角與潛在殺機。

交通部表示,貨車因搬運需要、方便貨物上下車而裝設升降尾門,加裝尾門有其安全規定,過去已發文請相關貨運公會,協助宣導使用安全事項,無論對勞工的職安或用路人的交通安全,都要特別留意,目前也有貨車上下貨時,會擺放三角錐在旁,提醒後方注意。

交通部說,針對立委的建議,只要對行車安全有益,都會積極研議,對於升降尾門安全精進,會再與公路局和車安中心,就車輛管理方面,朝更精進方向討論。

針對立委質疑僅裝警示燈不足,應同時裝車尾旗。交通部提到,現行車輛法規中,已有相關規定,大型貨車後方都要黏貼「反光識別材料」,確保夜間時後方車輛可以看到,加裝升降尾門也要黏貼,不過需要後方光線照射才能反射,屬於比較被動式,反觀警示燈會主動發出光源,日夜都會發亮,相對來講警示功能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