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加力支持實體經濟穩增長(銳財經)

本報記者  王俊嶺

自5月15日起,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下調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存款準備金率5個百分點。分析人士認爲,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意味着商業銀行被鎖定的資金減少,可以自由使用的錢相應增加。在當前背景下,這有利於帶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提振市場信心,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

增強信貸供給能力

此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降準”爲何能夠釋放流動性?

據瞭解,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金融機構必須繳存的準備金與其存款總額的比率,主要起保證支付清算、調控貨幣供應等作用。舉例來說,存款準備金率爲10%時,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就需向央行繳存10萬元準備金,剩餘90萬元纔可用於放貸。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介紹,降準可以優化央行向銀行體系提供流動性的結構,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增強銀行負債的穩定性。同時,階段性降低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的存款準備金率,將有效增強這兩類機構面向特定領域的信貸供給能力。

“此次降準0.5個百分點以後,我國整體存款準備金率的平均水平將降低到6.2%附近。降准將有效熨平資金波動、穩定信用擴張、促進內需修復,並有效緩解銀行息差壓力。”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降準有助於爲銀行體系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鼓勵銀行提升對消費、外貿、科技創新、小微民企等特定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動力和可持續性。

對於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的降準,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宏觀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俞劍告訴本報記者,儘管這兩類機構不吸收公衆存款,但以往也保留一定準備金作爲流動性儲備。考慮到這兩類機構直接面向汽車消費、設備更新投資等重點領域,及時將準備金率從5%直接降至0,可以階段性緩解相關機構經營壓力,使其更好發揮擴內需作用。

推動融資成本下降

今年以來,金融機構在促進實體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湖北,中國工商銀行聯合咸寧崇陽縣供銷社舉辦“春耕助農早春行”活動,各鄉鎮村經濟合作社及養殖大戶等現場簽約貸款意向金額超2000萬元;在福建,中國銀行加大對電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支持力度,推出“科技金融專屬授信業務”“創新積分貸”等產品矩陣,累計爲1800家科技企業提供授信支持;在山東,興業銀行加大對糧油加工、汽車零部件、裝備製造等領域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力促進當地企業加快發展……

據中國人民銀行初步統計,2025年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424萬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爲262.27萬億元,同比增長7.1%。市場普遍認爲,5月份包括降準在內的一系列貨幣政策新措施落地,有望進一步推動融資成本下降,促進實體經濟穩增長。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爲,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下,降準降息將進一步強化逆週期調節,保證貨幣總量充足,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降準釋放的長期資金可以增強銀行放貸能力,降低負債成本。當銀行擁有更多資金能夠投放市場時,就可以順勢帶動貸款利率下行,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使資金較爲緊張的民營、小微企業獲得更多金融資源支持。”曾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今年以來,中國貨幣信貸呈現出“數量增加、價格下降、結構優化”的運行特徵。面對外部不確定性,如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成爲貨幣政策制定與執行的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地緣衝突持續存在。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鞏固,有效需求增長動力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羣衆就業增收面臨壓力。對此,既要正視困難問題,更要堅定發展信心。中國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力資源等諸多優勢條件,有需求升級、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廣闊增量空間,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力支持實體經濟。

“降準等貨幣政策新措施的推出,有助於更好發動消費與投資兩大內需引擎。比如,消費者貸款購車門檻降低將促使汽車消費增加,進而帶動上下游產業同步受益。同時,貨幣政策與近期政府債發行、設備以舊換新等財政政策形成協同效應,向市場傳遞出穩增長的積極信號。這有助於穩定各界預期,更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俞劍說。

潘功勝說,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認真貫徹國家各項部署,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持續做好貨幣政策調控,並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