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歐麗娟詮釋紅樓繁華大觀園外還有整座人間

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左)致贈結緣品,感謝歐麗娟教授(右)帶來精彩講座。 (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在國立臺灣大學建置的開放式課程中,以「紅樓夢」、「中國文學史」等課程,廣受海內外華人歡迎,並被譽爲「中國古典文學掌燈的引路人」的臺大中文系教授歐麗娟,6月26日應佛光山惠中寺之邀,在「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中開講。她用豐厚的學術底蘊與動人的敘事功力,以「紅樓繁華--大觀園外還有整座人間」爲題爲大衆闡釋,《紅樓夢》除了愛情的刻畫之外,作者曹雪芹所融入更深沉的人性多元觀點,纔是它作爲最偉大的經典小說不朽存在的傳奇。現場聽衆近450人,網路觸及人數逾7000人一同聆聽精彩講座。

歐麗娟提及《紅樓夢》歷久彌新引人入勝的魅力,最重要的原因有二點,ㄧ是「青春崇拜的心理」,青春畢竟是最令人追憶與眷戀的階段,但青春有其短暫、狹窄與輕淺部分,「紅樓第2回,寶玉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此處看似是對女性的推崇,卻有邏輯上的謬誤,因爲「女兒」代表那個時代未成年女性,而「男人」卻已是成年,相互承擔着不一樣的期待值,在不對等的比較之下,若依了這樣的期待,反而貶抑了女性。

臺大中文系教授歐麗娟,以「紅樓繁華—大觀園外還有整座人間」爲題,帶來精彩的文學饗宴。 (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二是「無憂無慮的樂園」,大觀園在元妃的庇護下,爲青春少女們建構了一個能展現性靈與生命風華的舞臺。相對大觀園的清淨,歐麗娟引第23回「黛玉道: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蹋了。」所以林黛玉營造花冢,將落花裝在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希冀永遠的潔淨。

講師歐麗娟教授(左)在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右)陪同下,進入會場。 (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但「青春加樂園是否等於幸福無缺?」賈寶玉在住進大觀園後不久,「誰想靜中生煩惱,忽一日不自在起來。」這情緒以現代語言說來就是空虛,短暫的青春與大觀園裡的歡愉,並不等同於幸福。青春缺乏經驗、缺乏對世界的認識與承擔導致無知;人生路漫漫,需要辛苦的跋涉才能得到些許智慧的果實,絕不是在青春階段即可下定論,唯有透過內在的提升,才能獲得活水源頭。

歐麗娟指出「大觀園外還有整座人間」,《紅樓夢》絕對不只在歌頌青春與樂園,更多的喜怒哀樂、成就、得失、悲歡離合,這纔是書中要告訴我們的人生百科。

近450位現場聽衆,與網路逾7000人的觸及流量一同聆聽歐麗娟教授對《紅樓夢》的精彩詮釋。 (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紅樓夢》裡描寫一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不以功名爲念,神仙一流的人物,但在遭逢變故時卻是手足無措,甄費變成名符其實的「真廢」。對照在書中第55回中的賈探春,代理持家時的明斷是非、殺伐果決,在面對樂園外的人間事,展現既是英雄,又是君子的特質,不安於性別給與女性的限制勇於做自己,這纔是曹雪芹要給我們的隱喻。

歐麗娟最後提醒大家,不要侷限在青春的樂園裡,我們要成長,不要自我設限,向前走,人生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