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評價失真 壽險提解方 四大提案月底送交金管會
壽險財報的匯率評價制度失真,使帳上獲利與經營實況脫鉤,金管會請壽險公會提出匯率風險會計改革方案,要讓財報更貼近實質經營成果。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壽險財報的匯率評價制度失真,使帳上獲利與經營實況脫鉤,金管會請壽險公會提出匯率風險會計改革方案,要讓財報更貼近實質經營成果。據瞭解,初步有四大提案,最快10月底公會將把相關提案送交金管會。
這四項建議案,一是AC債券投資部位採攤銷評價,二是採十年匯率均價,三是遞延資產,四是currency overlay(俗稱「匯率覆蓋法」)。
第一項是AC債券採攤銷的匯率評價法。是指依照債券到期日、做每月的匯率評價,例如一張10年期美國公司債,第二年到期日只剩九年,若當月匯率變動1元,當月匯率評價是0.11元(1/9=0.11),每月影響損益的匯率評價極低。
第二項是採十年匯率均價做評價。如過去十年匯率均價是30元,因匯率具有迴歸性,因此,將依此匯價去評壽險業資產、負債和衍生性商品,若有處分時,再以現時匯價、反映在損益表。
第三項是遞延損失資產。這種方式是當業者外匯價格準備金爲零時,當有匯損時,允許壽險業可在資產面「掛帳」,但最大問題是這如同創造一個假資產,最難被會計界接受。
第四項是currency overlay。這項是指在其他綜合損益(OCI)項下新增一個項目稱「匯損淨額」,這扣除外價金後的匯損,將全部反映在OCI中,僅影響淨值、但不影響損益。
四方案各有優缺點也各有業者擁護,因每家壽險業規模大小不一,也牽涉到外價金水位高低、淨值厚薄的問題,每家業者態度不一。
延伸閱讀
壽險業化解風險提出四大匯率評價改革 各有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