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看時事/善用TNFD框架 管理自然風險
臺灣四面環海,鄉鎮縣市存在着依賴海洋資源維生的村莊與居民,然而近年時有所聞魚羣數量驟減,漁獲量不斷下滑,村民開始意識到,人類發展而造成的環境污染與惡化正悄悄對他們的生活造成衝擊。這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經濟與生存的危機。
這不只是漁村的縮影,也是全球企業正面臨的挑戰:經濟活動深深依賴包括森林、海洋、土壤與生物多樣性等自然資源。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調查,全球超過一半的GDP中度或高度依賴自然,而生物多樣性每年更可創造高達150兆美元的經濟價值。
不過,在人類發展與過度消費的壓力下,不到50年間,野生動物族羣量平均下降了73%,棲息地流失、過度開發、外來種入侵、污染和氣候變遷造成了生物多樣性下降,自然資本的衰退,正逐漸轉化爲企業營運的風險。
因應全球自然資本及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衰減的風險,全球生物學、金融業與政府監管機構在內的74個單位於2020年7月成立「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並於2023年9月發佈正式版TNFD框架,期透過治理、策略、風險與影響管理及指標與目標四大揭露構面,促進企業將自然風險管理融入營運決策。
有鑑上述風險態勢及正視國際間自然風險管理意識擡頭,企業應積極投入自然風險管理實務推動,從治理機制探討、策略規劃、自然風險評估,及指標與目標設定等,逐步建立自然資本管理架構。
綜整過往協助水泥業、電信業以及金融業導入TNFD的經驗,我們看到公司在導入TNFD的過程中,得以辨識自身營運與價值鏈對自然的依賴與影響,在此基礎之下將更能洞察所面臨的自然風險與機會,並提出對應的策略與制定具體的自然減緩與覆育措施。
舉例而言,由於營運區域、設備或管線周遭自然環境退化或穩定性降低,導致實體風險而營運中斷,除影響企業營運的穩定,也可能產生履約上的壓力。
若企業能積極迴應自然資本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如從自身產品開發、生產與服務的提供等面向進行思考,除能有效降低營運風險,更能從中思考並掌握潛在的新興市場商機等自然相關機會。
因自然風險管理實屬新興議題,多數企業不熟悉自身營運所面對自然範疇的廣度與深度,爲讓企業瞭解自身的自然風險位於何處,建議企業可利用TNFD框架與其建議有關方式辨識與評估營運過程中於自然之相關依賴、影響、風險與機會,進而精準地將自然風險納入風險管理架構與策略規劃,以思考資本投入方式、產品研發方向與價值鏈活動安排等。
透過TNFD的導入,不僅有助於企業減少因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而帶來的風險,亦能提升市場競爭力。隨全球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問題的關注度提高,企業若能表現出色,將更容易獲得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亦將成爲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