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股份、一季報高增長!國泰海通等8家券商發佈利好公告
在“國家隊”持續維穩資本市場之際,8家券商發佈利好公告,提振市場信心。
具體來看,4月8日,剛剛完成合並更名的國泰海通(601211)發佈多個公告,爲維護公司全體股東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穩定及提升公司價值,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公司董事長朱健提議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部分公司股份,回購股份的資金總額在10億元-20億元之間,回購的股份將用於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
不僅如此,國泰海通還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經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112.01億元至124.45億元,同比增加350%至40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9.73億元至33.83億元,同比增加45%至65%。
澎湃新聞注意到,除國泰海通外,東方證券(600958)、國金證券(600109)、長城證券(002939)、中信證券(600030)、國信證券(002736)、東吳證券(601555)、興業證券(601377)等券商也於4月8日發佈利好公告。
“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積極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目前正在籌劃回購公司股份事項。”東方證券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回購資金額預計爲2.5億元-5億元。
國金證券表示,爲踐行“以投資者爲本”的上市公司發展理念,維護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的利益,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股票價值的認可,公司將積極落實股份回購方案,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5000萬元(含),不超過1億元(含)。
長城證券表示,基於看好國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的價值,對公司未來穩定發展的信心及公司價值的認可,控股股東華能資本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本公司股票,本次擬增持金額不低於5000萬元且不超過1億元。
國投證券母公司國投資本(600061)也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積極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促進公司健康、 穩定、可持續發展,目前正在籌劃回購公司股份事項。公司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回購資金額預計爲2億元-4億元。
除了回購股份,中信證券、國信證券、東吳證券、興業證券等4家券商,在4月8日發佈了業績預喜公告。
其中,中信證券發佈業績預增公告表示,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65.45億元,同比增長32%左右。
國信證券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1.67億元,同比增長16.4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2.17億元,同比增長27.84%。
東吳證券公告稱,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9.12億元至10.03億元,同比增加100%至120%。
興業證券發佈的2024年年度以及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增長快報顯示,2024年營業總收入爲123.54億元,同比增長16.25%,歸母淨利潤爲21.64億元,同比增長10.16%;2025年第一季度營業總收入爲27.92億元,同比增長17.48%,歸母淨利潤5.16億元,同比增長57.32%。
對於券商板塊,開源證券在最新研報中表示,央行和中央匯金等表態積極,充分發揮國家“平準基金”功能,增持ETF和股票利於穩定權益市場。一季度以來,證監會連同各方持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創設證券、基金、保險互換便利工具,鼓勵上市公司回購和增持。券商板塊4月8日PB估值1.26倍,估值和機構持倉仍在低位,受益於活躍度提升券商1季報業績有望超預期,看好券商板塊機會,三條選股主線:金融科技、併購主線以及業績彈性突出的零售優勢券商。
長江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於博表示,我國有足夠的底氣和政策儲備,應對外部衝擊。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大超預期之下,除用好“兩新”支持、“兩重”建設等存量政策外,民生及消費支持政策、降準降息、出臺更多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樓市股市等增量政策可能也會陸續落地。4月7日,中央匯金公司等公告增持股票ETF,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釋放穩市強信號。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經濟與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張憶東向澎湃新聞表示,面對現在的外部風險,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只是風險偏好的衝擊,中期依舊是看基本面。中期來看,“風雨之後見彩虹”,堅定看多中國資產。
張憶東建議,應該利用好二季度的黃金坑,逢低佈局三大類戰略資產:核心是科技主線。其次是新消費主線,再次是立足於中期,積極配置軍工、黃金等戰略性資產。此外,在不確定性環境下,投資者還可以關注戰術性避險資產如公用事業、債券、低波紅利資產等。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表示,展望後市,國內大概率一方面增加逆週期調節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新質生產力推進科技立國。回到市場,在短期全球risk off之後,A股可能逐步開始交易國內增加逆週期調節力度、科技立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