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翊與庫卡》人機共舞驚豔大阪!編舞家曝創作靈感是「他」

現場觀衆不約而同稱讚《黃翊與庫卡》演出精彩,「讓人感覺機器人也有生命」。(文化部提供)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已正式登場,今(3)日下午在大阪市中央公會堂舉辦《黃翊與庫卡》首演,細膩、溫暖的人機共舞,感動全場近600位觀衆;而《狩siù》拚場feat.電氣神將持續在傍晚時分時,帶來最具生猛臺味的萬變氣場。

編舞家黃翊自2012年發想創作的《黃翊與庫卡》,這是一部人與德國精密機械臂「庫卡」(Kuka)共舞的作品,結合現代舞蹈和機械科技。

《黃翊與庫卡》首演開演前夕,大阪市中央公會堂涌現排隊入場人潮。(文化部提供)

《狩siù》藉由電氣神將千里眼與順風耳,以及女神官的現代舞蹈演繹,帶來最具臺味的萬變氣場。(文化部提供)

談起創作靈感,黃翊表示,小時候夢想擁有一個像哆啦A夢般的機器人陪伴身旁,因而自學程式,使生硬的機器手臂成爲與他共舞的夥伴,這次在大阪登臺演出,是首次將庫卡帶至兒時夢想中哆啦A夢的故鄉日本,他很謝謝藤子不二雄創造了哆啦A夢,讓家境不是很好的他,在童年時可以靠着哆啦A夢得到養分,觸動了他開始之後的創作,甚至爲視障者提供口述影像服務。

黃翊特別秀出父親幫他妥善保存下來,他小時候畫的哆啦A夢。他說,這次將《黃翊與庫卡》帶回哆啦A夢的家鄉日本,希望能讓更多跟他一樣喜歡哆啦A夢的朋友欣賞。

黃翊在座談時也與觀衆分享去年在紐約林肯中心推出的《黃翊與庫卡》、《墨》等作品的口述影像版本,在演出的口述影像外,更設計利用觸覺方式,讓視障者觸摸庫卡的模型、董陽孜的筆觸等,今年來到日本,也特別由日本聲優協助製作口述影像版本。

黃翊談到,他從2017年開始將演出搭配口述影像至今,從國內外演出經驗中理解,藝術是要讓世界變得更好,能夠讓視障者也接觸藝術,就好像回到童年時的哆啦A夢,用溫暖、科技的方式讓世界更好。

《黃翊與庫卡》今、明兩日共演出3場次,每場次600席的座位預約都幾近全滿,今日下午2點半開演前1小時,就有數百名觀衆排隊等待入場。演後座談時,不少日本觀衆不約而同稱讚演出相當精彩,「讓人感覺機器人也有生命」。

傍晚在中央公會堂廣場演出的《狩siù》,藉由電氣神將千里眼與順風耳、女神官的現代舞蹈、千禧藝旦的吟唱共同演繹,期盼傳遞臺日兩國「蓬萊雙島,人神共好」的核心精神,並獻上臺灣人民與神明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