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愛馬仕 老鋪漲價神話
北京SKP老鋪黃金大排長龍,顧客需排隊取號才能進店。(金蜀卿攝)
老鋪黃金賣的不是黃金本身,而是源自東方宮廷的極致美學與匠人精神。(金蜀卿攝)
國際金價2025上半年漲超25%,大陸自8月1日起,現金買黃金鑽石超10萬元需上報。(金蜀卿攝)
大陸九三閱兵前的一個週末,長安街周邊商場、寫字樓配合閱兵彩排,嚴格封鎖管控。北京SKP商城貼出公告營業時間到下午2點,各品牌專櫃收拾打烊,唯有老鋪黃金門前仍排起長隊,「今天不買,明天就漲!」拿到號碼牌的顧客堅持到商場關門才肯離開。這家自稱「黃金界的愛馬仕」的品牌,近半年業績狂飆近300%,股價暴漲188%,用「奢侈品邏輯」顛覆黃金行業,賣的不僅是金飾,更是東方美學的溢價故事。
8月25日,老鋪全線產品再度上調5%至13%。一條小號金剛杵項鍊從10750元(人民幣,下同)漲至13000元,漲幅達兩成。這是老鋪近一年來第四次調價,背後並非單純追隨金價,而是效仿奢侈品牌「年度例漲」的策略,藉此維護高端定位。
據《藍媒匯》報導,老鋪黃金財報數據令人咋舌:2025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51%,淨利潤暴漲290.6%,毛利率達38.09%。資本市場也給予高估值,股價突破697元/股,市值逾1200億元。與周大福、老廟黃金相比,老鋪的定價邏輯已完全跳出傳統,走向奢侈品化。董事長徐高明強調:「調價不是隨金價波動,而是基於品牌戰略。」
然而,奢侈品的真正壁壘,在於「文化符號」。卡地亞靠一顆「釘子」打造辨識度,而老鋪的龍鳳、祥雲圖案屬於「文化共有」,尚未形成「品牌獨有」的標誌。消費者記住的更多是「古法黃金」,而非「老鋪黃金」。這使得品牌故事仍顯不足。
更現實的挑戰來自二手市場。老鋪飾品回收時仍按克數計價,溢價不到10%,與周大福幾乎無異。二手商直言:「它本質就是黃金,不可能像愛馬仕包那樣保值。」這也意味着高溢價在一級市場奏效,但難以延伸到流通端。
競爭者也迅速跟進。周生生、老廟、中國黃金紛紛推出「古法」系列,工藝與設計風格幾乎與老鋪相似。隨着「花絲、鏨刻」成爲行業標配,老鋪的獨特性正在被稀釋。更棘手的是,產能與敘事之間的矛盾逐漸浮現。招股書顯示,老鋪41%產品外包生產,僅有70名熟練工匠。一旦產量上升,品控問題難免浮現,網路上已有「買到瑕疵品」的吐槽聲。
業界普遍認爲,老鋪黃金的成功在於將黃金商品轉化爲文化符號,但要真正邁入奢侈品殿堂,仍需時間沉澱。品牌專家提醒:「奢侈品不是靠漲價堆砌,而是靠文化敘事與情感認同。」
從「古法黃金」到「黃金愛馬仕」,老鋪黃金的故事纔剛開場。但要撐起一個真正的「奢侈夢」,它還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獨門圖騰。(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