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仕在美漲價應對關稅
愛馬仕成爲率先以漲價應對美國關稅影響的奢侈品牌。該公司宣佈,將從5月1日起在美國市場提高所有產品線的銷售價格,以抵消新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
目前,愛馬仕從歐盟出口美國的關稅是10%,但由於美國最終關稅政策還懸而未決,愛馬仕等歐洲奢侈品牌仍可能在未來承擔更高的“對等關稅”。
4月10日,美國宣佈此前對特定國家徵收“對等關稅”的政策暫緩90天,對除中國外的所有國家僅保留10%的基準關稅。不過,90天到期後的7月9日起,如果原定關稅政策生效,歐盟仍有可能面對20%的“對等關稅”,針對瑞士的稅率則高達31%。歐洲是衆多奢侈品牌聚集的大本營,其中瑞士是奢侈品腕錶的主要產地。
愛馬仕暫未明確在美國市場的漲價幅度。投行伯恩斯坦董事總經理、全球奢侈品行業研究主管Luca Solca分析稱,關稅計算的基數是從歐洲到美國的轉移價格,即品牌內部結算價,通常是產品的“第一成本”或者說工業生產成本——在奢侈品行業裡,這大約爲零售價的20%。由此計算,當終端零售價格上漲2%,就能抵消當前歐洲出口至美國10%的關稅成本。
Luca Solca認爲,這對品牌和整個奢侈品行業的影響有限,因爲這一漲幅實際上遠不及奢侈品牌的常規調價幅度。
漲價向來是奢侈品牌拉動業績、鞏固稀缺性、應對通脹的手段,過去幾年不少一線奢侈品牌都經歷了多輪漲價。
例如,愛馬仕基本保持着一年一漲的頻率,2025年初剛剛對全線產品漲價約6%到12%。路易威登2024年漲價兩次,2025年也再度調價,例如其CARRYALL小號手袋Monogram售價從2024年初的1.96萬元漲至如今的2.25萬元,漲幅約15%。香奈兒也不遑多讓,其熱門手袋Classic Flap中號的價格從2019年底的3.68萬元漲至目前的8.4萬元,翻了一倍有餘,平均下來每年漲幅約18%。
眼下愛馬仕率先明確漲價,也可能引發奢侈品行業的漲價潮。“我認爲其他奢侈品牌會跟隨愛馬仕和法拉利的步伐——通過漲價來抵消更高的進口關稅。”Luca Solca表示。
除愛馬仕外,已有奢侈品公司也釋放出信號。LVMH集團在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會上稱,正在考慮漲價以應對關稅,並將控制管理和行政費用及市場營銷開支。
總體而言,奢侈品行業的高毛利使其擁有較高的抗關稅能力,能以小幅的漲價覆蓋增加的關稅成本。關稅衝擊還不至於重創奢侈品行業,但考慮到近兩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相對低迷,這爲行業本就不明朗的前景蒙上了更多不確定性。
全球奢侈品行業自2023年下半年遇冷,寒氣一直蔓延到2024年。舉例來看,LVMH集團和開雲集團2024年的營收分別下滑2%和12%,前者已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仍未止跌;專注於高淨值客戶的愛馬仕展現出更強韌性,2024年營收增長15%,但2025年第一季度也顯示出疲軟,營收增幅7%,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0%。
多家機構此前分析,奢侈品行業最快或將在2025年下半年回暖。如瑞銀曾預測,2025年全球奢侈品行業增速約爲4%,其中作爲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市場的美國還被寄予厚望,被預測增長7%,成爲驅動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
但如今來看,針對美國市場的漲價或將影響該國的奢侈品消費熱情,因爲消費者還需面對其他消費品的價格上漲。畢竟影響消費者決策的不僅是單個產品的價格波動,還有關稅影響下消費者感知到的市場氛圍和對未來的預期。
當然不同品牌的情況顯然也有區別。相比起愛馬仕,其他奢侈品牌因漲價而承受的壓力可能會更高。因爲它們仍要依賴中產客戶,這一人羣不像愛馬仕的高淨值客戶那樣受經濟形勢影響較小,後者甚至可能因爲品牌漲價強化了稀缺性,客戶反而對品牌更加忠誠。
非一線奢侈品牌和輕奢品牌的日子會更難。實際上隨着奢侈品行業告別疫情期間的猛漲期,已有如Burberry等品牌開始停下來反思過度漲價是否反而縮窄了客羣,一些品牌已經在通過直接降價或推出更多入門級產品,來重新吸引中產消費者。
奢侈品行業的復甦速度大概率要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中被迫放緩。4月上旬,伯恩斯坦已將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增長預期從原先的5%下調至-2%。多家頭部奢侈品公司的股價在最近一個月內下跌,愛馬仕、LVMH集團、開雲集團、Prada集團跌幅分別爲8.81%、19.67%、21.83%、17.26%。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