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兩岸裝着河南人的大半鄉愁 | 豫記

黃河在河南流經八個地市,但實際流經區域遠不止這八個地市所涵蓋的範圍。

這條經常改道的母親河,還給河南留下了黃河故道。

黃河雖然給河南留下了一些災難的歷史,但它流經的地方,孕育了豐富的特產。

照照 | 撰文

01/

黃河裡不僅有大鯉魚,

還有藝術品

黃河最出名的莫過於黃河大鯉魚。

其實黃河在河南各個段都有出產鯉魚,比如孟津段,鄭州段,開封段,三門峽段,據說其中孟津段的最好吃。

各個地方做法也不一樣,有的是紅燒,有的是做湯,鄭州黃河邊的農家樂裡還有特色的炸大塊魚。

還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吃了一個酸辣味道的黃河鯉魚,十分入味。

黃河鯉魚吃的就是一個新鮮,所以必須得是黃河裡捕撈的,黃河鯉魚的身體是金色,在孟津,還有“鯉魚跳龍門”的說法。

黃河大鯉魚和其他鯉魚的差別

當然,黃河裡撈出來的,不光有鯉魚,還有著名的陸渾銀魚和伊魴。

陸渾銀魚通體透明,是黃河支流伊河在嵩縣的特產。

伊河的魴魚在古時就比較有名,唐代有“洛鯉、伊魴,貴於牛羊” 一說。

陸渾銀魚

不僅如此,撈出來的還有黃河澄泥硯。

黃河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硯並稱爲“中國四大名硯”,且是四大名硯中唯一的泥硯。

這種硯臺必須用黃河的泥,據說成品猶如碧玉,撫摸起來像嬰兒肌膚那樣細膩,不傷筆也不損毫。

黃河奇石是另一種工藝品,它是自然形成的美,在每一塊奇石上,都有不同的圖案。

新安、孟津、吉利區的黃河奇石都很多。

02/

河南只有面?

這裡的大米也特別好吃

河南大部分地區都種植小麥,然而,你不知道的是,信陽和黃河沿岸都種植有水稻,是河南的水稻產區。

黃河沿岸的灘地上,因爲黃河水的灌溉,產出了許多品質優良的大米。

最有名的就是原陽大米了。

原陽縣地處黃河下游西段北岸,水稻種在經過黃河水淤平改良後的土地上,土質肥沃,加上原陽地區晝夜溫差大的特殊氣候,造就了原陽大米的獨特的品質。

焦作有馬宣寨大米,據說當地荷塘裡產的大米有股荷花香味,所以這個大米又叫“菡萏香”。馬宣寨大米還是地理標誌性產品。

武陟在黃河“豆腐腰”的地方,深受黃河文化的影響,這裡的大米就叫“黃河大米”,質地堅實,油感強,被人稱作“香米”。

開封也有大米出產,早在宋朝,開封就種植水稻。

從60年代以來,開封大米逐漸與汴梁西瓜並駕齊驅,蒸飯香甜味道美,熬湯汁黏分外鮮。

開封大米之所以獨具特色,主要原因還是開封周圍的土地多次受黃水淤灌,土質沙鬆(俗稱蒙金地),適宜稻穀生長。

令人沒想到的是,鄭州也有大米,河南省鄭州市東郊鳳凰臺村,流傳着這樣的民謠:“嚐嚐風臺仙,人壽活一千”。

“鳳台仙”就是鳳台仙大米,這種大米的特點是米粒大,米質硬,味道香。用它蒸成米飯潔白玲瓏,熬稀飯米粒不稀。

黃河在河南最末尾的濮陽,範縣有範縣精米,也是頗有名氣。

03/

黃河水的灌溉

贈與了土地豐富的物產

黃河沿岸不僅出產大米,也有小米和粗糧。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張茅鄉清泉溝村特產一種小米,清泉溝小米,這種小米清亮錚黃,香味純正,濃郁粘稠。

可以與之品質一拼的就是伊川小米,正宗伊川小米地域性很強,是伊川縣呂店鄉萬安山一帶紅土地裡長出的紅谷小米。

這種小米畝產量低,出產的小米手感沉實,米粒不開不裂有糯性。

伊川小米也成了公用品牌,伊川瞄準“中國富硒小米產業第一縣”,伊川的小米產業一片大好。

三門峽澠池還出產坻塢小米。

據說當地的小米煮粥喝,能出現三層米紋,米油豐富,做成米飯,盛到碗內和別處的米大不相同。

別處的米做成的飯,涼後米飯和碗分離,而該地所產的米,做成的米飯,涼後飯和碗粘合在一起。

焦作受到黃河水的滋潤,土地十分肥沃,最有名的特產就是四大懷藥,山藥、菊花、地黃、牛膝。

這四種既是藥材,又可以食用,商城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的回頭客,鐵棍山藥都是買了又買。

離焦作最近的鄭州,最有名的特產就是河陰石榴。

每年的路邊有很多滎陽河陰軟籽石榴在賣。

不過吃石榴最好的時候,要等到十月份,甚至十一月份,河陰石榴才最好吃。

初秋的開封黃河灘上,一簇簇萬壽菊競相開放,村民們穿梭其中,趕着花期及時採摘。

萬壽菊的根、葉、花均可入藥,廣泛應用於食品、飼料、醫藥等領域。

開封市緊鄰黃河,獨特的水生態和沙土地質很適合菊花種植。

其實不僅是菊花,開封的沙土地長出來的西瓜和花生都特別好吃。

“自古汴梁西瓜甲天下”,黃河衝擊平原爲開封帶來了大量的泥沙,所以西瓜一直都是特產。

還有花生,開封簡直就是花生王國。

焦炒花生、鹹焦花生、虎皮花生豆、甜香花生糕、花生粘、花生酥、花生糖等,還有特別有名,特別好吃的興德盛花生。

開封土壤適宜種花生,開封一帶的老百姓,對花生是有着特殊感情的,過去一度流傳着:“沙區的花生(兒),百姓的命根(兒)”的民謠。

此外,封丘的金銀花,南樂的西邵紅杏,都是黃河沿岸的地域性特產,你看黃河還是很慷慨的吧。

04/

黃河故道和黃泛區都有啥特產?

除了現在黃河所流經的區域,因爲黃河經常變道,以前黃河流經的區域也就是黃河故道。

河南的黃河故道主要在民權、寧陵、商丘(今睢陽區)、虞城、蘭考這幾個縣。

黃河母親也給他們帶來了禮物,不得不提的就是蘭考的焦桐。

蘭考在新中國成立後,一直以來風沙都很大,什麼也種不了。

焦裕祿給蘭考留下的,就是大片的泡桐樹。

蘭考縣泡桐樹達600多萬棵,除了防風固沙,還能製作高級樂器,比如古琴。

黃河故道寧陵縣除了學習蘭考經驗搞農桐間作,還大力發展農條間作。寧陵縣是全國最大的白蠟條(杆)生產基地,農條間作面積達20萬畝。

白蠟條(杆)既是“莊稼衛士”,還是能做傢俱,也是國內武術愛好者喜歡使用的武器材料。

寧陵最爲人所知的不是白蠟條,而是寧陵金頂謝花酥梨。

這種梨顏色金黃,汁多無渣,甘甜可口,上世紀70年代後,每年都有50多萬公斤出口,你說好吃不好吃。

黃河故道民權在豫東黃河沖積平原上,氣候乾燥、日照充分,晝夜溫差大,水質優越,最適合葡萄種植,所以是中國十大葡萄種植產區之一。

因此,民權葡萄酒曾經名噪一時,後來因爲各種原因沒落,自從2018年,天明集團併購重組民權葡萄酒廠,民權葡萄酒這個金字招牌在逐漸發光發熱。

葡萄酒溢價本身就很高。

說實話,買國外的,不如買國產,我曾經嘗過民權本地的葡萄酒,是真不賴。

民權還在黃河故道上搞了三個大水庫,專門搞河蟹,民權河蟹個大肉實、黃滿膏肥得流油。

2009年,民權還被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授予 “中國河蟹之鄉”。

最後要說的,是一段殘酷的歷史,也就是黃泛區。

黃河從炸開花園口後,淹沒的區域基本上,就是豫東的周口。

所以周口一直富不起來。

但黃泛區經過治理,土地上也能長出珍貴的特產,比如淮陽黃花菜。

它對淮陽的自然條件,土質條件和栽培條件有着很強的依賴性,也只有淮陽長出的黃花菜是七個芯。

而同屬黃泛區的西華所出產的胡辣湯,裡面必須要用淮陽黃花菜,才能成就美味。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