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奶茶攻陷東南亞!| 豫記
以下文章來源於鍵指財經,作者鍵指財經
現在,有許多局內人感受到,我們的市場,不僅“內卷”得厲害,連“外卷”也逐漸趨於白熱化了。
但總體而言,外卷的空間還很大,廣大企業要勇於並善於走出去。這是爲自身爭取更多的市場生存發展空間。
“河南造”,早就開始通天下。
01/
河南奶茶攻陷東南亞
朋友在河南的公司做無人機防控業務,從技術研發、設備製造到輸出方案、承包工程,在國內首屈一指。但因市場發育緩慢等原因,生意一直不慍不火。但是最近,這家公司的業務結構突然來了一個重大變化:來自海外的訂單急劇增加,相應的營業額直線上升,大有和國內業務持平之勢。
這是爲何?朋友告訴我原委:近些年,海外許多華人社區頻頻被盜賊盯上,他們不光進行地面踩點,還動用無人機進行空中偵察,拍照、測繪、引路,讓人防不勝防。爲加強應對,許多華人迫切需要無人機防控技術和裝備,一些貿易商聽說我這個朋友這裡有比較管用的解決方案,就紛紛找上門來,買過去就在佈設,發現特別好用之後,發給我那個朋友的訂單越來越多。
看看,我們把“大疆”賣出去,也把防範“大疆”無人機的技術和設備賣出去。這種生意,那些直腸子的歐美人恐怕想不明白。
但這就是事實,也是趨勢。朋友最近去新馬泰各大城市考察市場,所到之處,發現泡泡馬特火得一塌糊塗,不少年輕人在它的門店或專櫃前排隊。那些在我們國內已經司空見慣的潮玩新品,一“品”難求。
“中國企業還是要走出去啊。”這位朋友對我說,“尤其是那些帶中國文化、中國元素的產品,在東南亞特別有市場。”
他這兩三年,盡在這些地方跑來跑去;他所在的企業,已在柬埔寨投建了一個水果種植基地,公司創始人剛剛受到該國首相的接見。所以,這幾年我這個朋友所看到和所感受到的,盡是中國產業在這些市場乘勢而起的火熱現實。
和泡泡馬特一樣,漯河衛龍的系列辣條製品,現在也成了東南亞許多年輕人的零食標配。
但更大的成功在於奶茶領域。源自鄭州的消費品牌蜜雪冰城,自2018年在新加坡開出首家海外專賣店以來,至今已在東南亞、東亞、大洋洲的市場拓展出了近5000家連鎖門店,成爲中國新茶飲品牌中出海規模最大的先鋒企業。
隨着蜜雪冰城在東南亞的成功,一大批河南茶飲品牌也迅速殺入東南亞。
總部在鄭州的摩麼卡茶在全國不足百家店,但是其海外品牌與VIVO的經銷商們抱團進行合作,雙方進行資源互補,在東南亞重新成立了新品牌momoyo。該品牌從2023年2月正式成立,到現在已經有超過500家門店,預計到2024年門店總數將到達1500家。momoyo雖然價格向蜜雪冰城看齊,但是在印尼開了相當多的大店,並且還增加了烘焙品類,大幅度的提升了門店的營業額,優化了單店模型,在印尼的表現非常出色。
還有在鄭州的茶主張,目前已在國內已經開出了千店規模,同時也在東南亞推出了WEDRINK品牌。據最新消息稱該品牌也有400家門店。河南新鄉的冰淳茶飲在全國開出了上千家店,在東南亞也開出了60多家門店。2024年,鄭州的滿米酸奶也在馬來西亞開出了首店。
如今,東南亞的茶飲市場已經被河南人佔領,遍地都是河南的奶茶品牌。
爲什麼會這樣?原因就在於這些品牌的奶茶多實行低價策略,比較符合目前東南亞市場的消費水平;而河南奶茶企業已經形成了集羣效應,互相學習、跟進、模仿,隨着蜜雪冰城奶茶供應鏈的輸出,它們也通過共生、共享的方式跟着受益。
與奶茶類似,河南產的各類速食、輕食、休閒食品,在“內卷”已經卷到臨界點的情況下,也在不期然之間廣受海外市場的歡迎。
比如嗨吃家的酸辣粉,僅在今年6月的一次新加坡展銷會上,就簽訂了2000多萬元的訂單;比如豫糧集團下屬企業凱利來生產的沙琪瑪、米餅、蛋卷等食品,現在每年能在日本市場銷售4000萬元以上;比如周口三利食品向日本、歐美等國出口脫水蒜片、蒜粉等產品,平均每天運出3~4個集裝箱;比如西峽的衆多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近幾年每年將價值10數億元的食用菌賣到俄羅斯、越南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佔河南省出口農產品的50%以上,累計出口數量佔全國香菇出口的1/3。
“內卷”不夠,我們更向外卷。與其在國內卷得你死我活,不如卷出海,卷出一片新天地,那裡,海闊天空。正如上文所提的酸辣粉,河南產銷量佔全國80%,各個商家、廠家早就卷得頭破血流,現在走出去,正好破局。嗨吃家、食族人、豫道等企業的負責人已嚐到海外拓展的甜頭,所以現在只要有機會,就滿世界去飛。
“哇,衛龍!”“嘿,嗨吃家!”“太棒了,蜜雪!”這已經成了不少國家或地區年輕人見面打招呼的流行語。
02/
到處都是“河南造”
自去年以來,我陸續到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南方各個市場考察,發現強化進出口貿易、開拓國際大市場,在這些地方早已成爲企業生存發展的常態。這股風潮目前也正影響着位於內陸的河南,無論是順應市場趨勢還是被市場倒逼,本土的進出口貿易格局和對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都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結構性、長期性、普遍性變化。
淘寶等電商平臺曾統計過近些年河南跨境電商的10大出口品類。排在第一位的是食品飲料機械,風靡全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餃子機的出口連年翻番,小吃餐車也很受歡迎;美容個護產品和家居園藝產品排在第二位、第三位,許昌的假髮冠絕全球,漯河的寵物用品同比增長近400%;出人意料的是滎陽產的“旋轉木馬”等運動遊樂設施,通過線上賣向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另外還有家居、建材、服裝、健康醫療等產品,包括致歐家居的時尚傢俱以及一些金屬加工企業生產的易拉罐、鋁箔餐盒,目前都成了廣受歡迎的“河南造”。
今年5月,在鄭州舉辦的第五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上,阿里巴巴國際站公佈,前4個月,河南的機械、美容個護、五金工具、醫療健康、礦物冶金、運動娛樂等六大跨境電商行業的平臺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過了100%。
其中,鄭州女褲、許昌假髮、安陽童裝、洛陽鐵皮櫃、開封流量計、安陽義齒、商丘工量具、鹿邑化妝刷、信陽羽絨服、鄭州電線電纜等區域性產業品類,“一鍵賣全球”,強勢的增長勢頭一直沒有衰減。
如前所述,原來那些並不起眼的卻帶有強烈中國元素的產業,如電動三輪車(俗稱“三蹦子”),近幾年在歐美市場一夜爆火,河南企業也沒有缺席,其產地,主要集中於洛陽偃師。
綜合以上風靡海外市場的產品品類,可以看出,我們這個地方出海的大宗商品,已由原來的機電產品、汽車、鋁材、白銀和傢俱等製品逐步拓展到各種食品、日用品、輕工產品、小型機械以及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衆多新品類上(其中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被稱爲“新三樣”);其渠道,也由原來的線下代理經銷模式大幅度擴展到線上跨境電商等新通道。
我們原來曾呼籲,要將河南產的火腿腸、方便麪、水餃、湯圓、假髮、鐵皮櫃、工量具、客車等產品“佔全國的幾分之一”的說法,改爲“佔全世界的幾分之一”,其本意就在於要站在國際市場的看河南產業的市場地位和增長力。
這就說到這些外貿出口增長背後的產業支撐。一般而言,什麼產業競爭優勢明顯、發展基礎好,什麼產業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表現就比較搶眼。鄭州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和整個河南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算一個(河南有17家整車生產企業、600餘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基本形成了從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車、配套設備、物聯網的完整產業鏈);各種輕工機械製造,算一個;萬億級的食品產業,也算一個;有色金屬加工製造,還可算一個……
這樣算下來,我們身邊已經有了一個個比較像樣一點的“羊羣”,這樣的羊羣之中總會跑出一隻兩隻勇往直前的“兔子”,它們代表着所處行業對外拓展市場範圍和創新邊界的某種可能性。我們要鼓勵這樣的“兔子”的產生。
03/
“走出去”,衆多中小企業的進階之路
其實“走出去”,還有一種更進一步的舉措,就是直接到海外建廠或到海外收購,讓自身的產業鏈、供應鏈拓展出去,實現與海外市場更深程度的接觸和融合。
河南企業在這方面的舉動,其實已經產生許多示範性典型:
2017年,中國和塔吉克斯坦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來自河南的周建武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主導投資建設了該國第一個鋼鐵廠,不僅解決了當地鋼鐵短缺問題,還向周邊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等鄰國出口創匯。在此之前,周建武還曾在伊朗投資建了一座鋼鐵廠。
河南國際合作集團是河南最早一批“走出去”的海外開拓者,目前已形成國際工程承包與境外礦產資源開發雙輪驅動的經營格局,不僅在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承攬工程項目850多個,還拿下了利比里亞寶米鐵礦、幾內亞博凱地區鋁土礦等衆多礦產項目的開發經營權,還先後帶動河南能源、河南地質、河南電力等20多家省內企業“出海搶單”。
雙匯國際2013年斥資71億美元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而後更名爲萬洲國際赴香港上市。近幾年,萬洲國際又先後收購歐洲最大肉製品企業康博菲爾公司37%的股權、西班牙Argal集團50.1%的股份,穩居全球最大豬肉生產商的市場地位。
民營企業中,焦作隆豐皮草先後收購全資收購西班牙百年企業革樂美公司、新西蘭羊皮製革廠G L Bowron & Co,發揮出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其生產規模優勢,目前已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羊裘皮鞣製企業;思念食品2017年在美國建廠,生產水餃、煎餃、春捲等思念明星產品,立志於讓中國傳統美食成爲“世界味道”,在海外受到廣泛歡迎;長葛寶潤達新材公司2020年在馬來西亞建立海外分廠,生產建塗產品及複合板,目前已在當地市場穩固紮下根來;牧原已開始在越南輸出技術和管理,幫助當地企業養豬……
鄭煤機、華泰糧油、中亞智能、卓立股份、中鏡科儀、銀金達、皓澤電子,等等,悄然之間,當我們身邊的這些企業一個個都已經“直掛雲帆濟滄海”,我們會發現,“走出去”其實並沒那麼難,並不是少數人、少數企業去做的事,它們已成技術層面的活兒,而不再被當做戰略問題被討論來討論去。
當然,就內在動力而言,企業這樣做,主要是爲了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規避貿易限制,減免關稅,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降低地區經濟往來的經營成本。無論地緣政治導致的貿易摩擦如何波動,但目前國與國之間,一般都不會拒絕資本的流動、產業的整合和關於民生產業領域的技術輸出。
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溢出效應,已越來越強大。目前,中國出口佔世界總出口量的12%,疫情後上升到14%。今年前5個月,中國出口佔比增長了7%。世界,過去、現在、未來,都已經離不開中國。
一位長期待在東南亞市場的朋友說,從早期的電力、道路、工程基建,到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食品、日常消費品,中國企業對當地市場已經無縫滲透,雙方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現在,因爲有些地區整體經濟比中國落後,這種差距就蘊含着我們國內企業大施拳腳的巨大空間。非洲、南美洲等地區也是如此。
這主要得益於中國長期堅持的的改革開放,以及近些年推行的“一帶一路”戰略——國家有政策,地方上有扶持措施,凡是近些年勇於“睜眼看世界”並敢於走出去“吃螃蟹”的,有不少都歷練成國際貿易領域內的沙場老將。
走出去,不僅是大企業的藍海,也是衆多中小企業的進階之路。
周口一家企業陳山牛肉,系一家四代傳承下來的河南老字號,前兩年去了巴基斯坦,在當地建了一家牛肉屠宰加工廠,用自家的非遺工藝進行加工,在當地市場一炮打響,產品廣受歡迎。與它類似,現在國外已出現了許多用中國非遺工藝加工製作當地食品、工藝品的企業個體,比如日本新橫濱就有一箇中式餐飲企業建了一座拉麪博物館,成爲當地的網紅打卡地。
值得注意的是,原來我們的企業出海,只是產品、技術和服務出去,現在,更多的體現在供應鏈、產業鏈出海,而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反過來就會帶動更多的中小企業出海。
當然,走出去是一種方向,如何走出去則是一種方法論。每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相應的投資、稅收、運營政策,以及營商、政治環境,這都是需要認真加以甄別並去努力適應的,但我們不能因爲陌生、懼怕而裹足不前,總是待在原來的市場舒適區裡。
現在,市場中有許多專業機構引導並幫助企業到海外投資建廠或開展貿易。比如這兩年我經常被邀請過去參加各類推介活動的河南連鎖經營協會豫券通平臺、巴投(河南)國際貿易公司等,他們正在省商務部門的能量加持下,形成企業界的“走出去”聯盟,並提供專業而系統化的“走出去”輔導服務,每次去,我都會看到許多新增加的陌生而富有激情的面孔。
各級商務部門也在鼓勵並扶持廣大企業出海去,對參與國外各類展會的行爲給予補貼、增加出口退稅力度、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等等,企業缺的,其實是對這些政策的深入瞭解,以及,能夠經常走出去看一看。
不是走馬觀花式的旅遊,而是深入市場進行考察,並在合適時機玩上一把。
(文章來源:鍵指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