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異位性皮膚炎砸重金試偏方也沒用 醫籲迴歸正規治療
患異位性皮膚炎砸重金試偏方也沒用,醫籲迴歸正規治療。(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今年43歲的小琳,從小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皮膚經常紅腫、脫屑、潰爛,影響外觀及人際關係,甚至曾痛苦到想結束生命。爲了「根治」,她試過無數偏方,花大筆錢購買昂貴中藥、接受算命和通靈師指點,進行祭改、改名換運,還曾嘗試放血、喝油等偏方。然而,不僅病情未改善,還帶來巨大心理壓力與經濟負擔。
小琳在40歲時,陸續生下2個兒子,也都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尤其小兒子2歲時幾乎全身潰爛、常因搔癢抓到血流不止,皮膚傷口還曾讓學校老師懷疑遭家暴。帶小兒子就醫後,在醫護人員教導下,正確使用藥膏與乳液保養,病情逐漸獲得控制,家人的生活品質改善,也讓她意識到「正規治療纔有穩定的可能」。
每年9月14日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臺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提醒,異膚不能「一次痊癒」,是需要持續醫療與全方位照護的慢性疾病。(李念庭攝)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名譽理事長朱家瑜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慢性疾病,症狀包括反覆發作幹癢、紅腫、皮膚出血滲漏。不過,異膚無法「根治」也無法「一次痊癒」,正規治療目標是針對病因長期控制、減少發作。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針對418位病友進行治療調查,高達99.5%病友有使用正規治療,但仍有3分之1(34.7%)的人嘗試過「另類療法」,最大宗的爲食療(喝蛇湯、青蛙湯)、中草藥,或尋求民俗療法(鍼灸、拔罐)、民間信仰如捐棺、本命樹整理,以及營養品、益生菌或精油等。
然而,調查顯示近9成病友認爲另類療法「無效」,87%表示不會推薦給他人;但還是有近7成病友花費超過1萬元在另類治療,25人投入超過10萬元、5人甚至花費破百萬,最後幾乎全數認爲無效且不推薦。
朱家瑜指出,病友對病情嚴重度的主觀認定,往往高於醫師的客觀評估,導致部分病友誤以爲西醫無效,進而尋求另類療法;但實際上,正規治療的滿意度遠高於偏方。他呼籲,病友應避免追求「一次根治」迷思,勿因急於痊癒投入大量金錢在偏方,只有持續接受正規治療、配合醫囑,才能真正改善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