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首度導入創投機制!12家機構加入百億綠色基金行列

百億綠色基金投資模式。環境部提供

環境部18日宣佈「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正式啓動,亦同步公佈首批12家創投與專業投資機構名單,象徵由國發基金提供百億元引導資金的綠色成長基金邁入實質運作階段。該基金將與民間資金共同投資,鎖定資源循環、前瞻能源、碳捕捉等六大淨零產業,目標在十年內逐步建構臺灣本土的綠色新創生態系。

這是首次在環保政策中導入創投機制,透過與民間創投共同選案、共同投資、共同管理,導引資金投入具潛力但風險較高的新創企業。環境部指出,目前已完成140家潛力企業初步盤點,未來將與12家創投進行媒合,盼能即早出現出現今年第一筆實際投資案。

環境部次長葉俊宏指出,環保署過去以稽查、管制爲主,這次是首次透過投資方式輔導企業發展,因爲統計數據顯示,國內資金長期以來有九成以上流向海外,希望透過與國發基金合作的綠色基金,將資金引導回臺灣,投入淨零與資源循環、AIoT應用等具前瞻性的產業技術。

葉俊宏進一步說明,綠色基金主要協助未上市櫃企業,透過共同投資機制,由民間投資人先行評估商業潛力與減碳效益,再經專案辦公室與審查小組審覈,決定是否投入資金,投資比例原則上爲一比一或二比一,若符合六大政策領域,政府最高可放大至三倍出資。

此次公佈的12家投資機構包含中華開發資本、臺灣大(3045)、兆豐管理顧問公司、宏福資本、活水影響力投資、益鼎創投、國聯創投、創世投創、合復毅公司、能率亞洲資本、祺富資本與斯伯克國際創投公司,其中9家爲創投單位。

環境部綠色戰略辦公室副執行長吳珮瑜表示,該方案爲國發基金旗下計劃之一,已於今年2月完成作業要點訂定,預計10年執行期中,前七年進行投資、後三年爲投資處分期,單案投資金額約落在新臺幣2,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

投資優先聚焦六大重點領域,包括資源循環新興產業、深度節能與能源效率提升產業、前瞻能源與科技儲能、數位與低碳技術應用、碳捕捉與負碳技術及氣候調適與防災技術。

吳珮瑜指出,這些領域仍屬於技術發展階段,對投資人而言具一定風險,國發基金的介入能協助降低投資門檻與風險負擔,進一步鼓勵市場參與。

葉俊宏補充,目前各司署已初步盤點潛力企業,例如可將氫氟酸再製成冰晶石的晶圓廠廢料回收公司、將有機溶劑循環再利用的處理業者、開發智慧電力管理系統的能源科技公司等,皆具有減碳與節能潛力,這些企業預計將於接下來的募資說明會進行實地媒合。

首場募資企業推廣說明會訂於7月24日舉行,8月13日將結合「2025創投年會」辦理專場媒合會。環境部表示,未來每一季將再進行搭配投資人遴選,預計9月進行第二輪公開徵選,以擴大參與規模。

對於外界關切的風險管理問題,葉俊宏表示,新創投資本就需要容許一定比例的試錯,方案設有分階段投資、專案審查與投後管理機制,若企業順利成長上市,基金將退出;若經營不善,也有輔導與處分配套,避免資金沉沒。

六大重點投資領域。環境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