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部百億綠色基金 啟動 首度將創投機制導入環保政策
環境部18日啓動「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境部昨(18)日啓動「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並公佈首批12家「搭配投資人」(合作機構),象徵由國發基金引導、規模達百億元的「臺灣綠色成長基金」邁入實質運作階段。這也是臺灣首度將創投機制導入環保政策,透過政府與民間創投共同選案、投資與管理,目標在十年內打造本土綠色新創生態系。
臺灣綠色成長基金啓動重點
基金將與民間資金共同投資六大淨零領域,包括資源循環、深度節能、前瞻能源與儲能、數位低碳應用、碳捕捉與負碳技術、氣候調適與防災技術,每案投資金額落在2,000萬元至1億元間,原則上採一比一或二比一共同出資模式,若符合政策領域最高可放大至3倍政府出資。
環境部次長葉俊宏指出,這次從傳統管制轉向創投導向,是因應國內資金多流向海外,期望透過綠色基金導回本土、加速具潛力企業發展,投資標的主要爲未上市櫃公司,須經民間創投初步評估後,再由專案辦公室與審查小組審覈決定是否出資。
目前環境部已盤點140家潛力企業,預計由12家創投與其進行媒合,力拚今年出現首筆實際投資案。首場募資說明會訂於7月24日舉行,並將於8月13日結合「2025創投年會」辦理專場媒合會,環境部將每季辦理投資人遴選與公開徵選,9月啓動第二輪徵件。
環境部綠色戰略辦公室副執行長吳珮瑜表示,此計劃隸屬國發基金旗下,作業要點已於2月完成,將採十年執行期,包括前七年投資、後三年處分。她坦言,目前綠色技術仍處於研發階段,風險較高,國發基金可望發揮降低投資門檻的功能,吸引更多民間資金投入。
此次公佈的12家「搭配投資人」包括中華開發資本、臺灣大哥大、兆豐管理顧問、宏福資本、活水影響力投資、益鼎創投等,涵蓋創投與策略投資者共九家創投單位與三家法人投資人。
葉俊宏補充,目前潛力企業多具節能減碳潛力,例如回收晶圓廠廢棄氫氟酸製成冰晶石、處理有機溶劑再利用、開發智慧電力管理系統等,預計將於後續媒合會進行展示與實地媒合。
針對外界關切風險控管問題,葉俊宏強調,該方案設有分階段投資、審查與投後管理機制,容許一定程度的試錯空間,但若企業無法經營,也會啓動輔導與資金處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