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減碳目標28%遭批不足 環團:2030年須減42%才能達標
環境部於去年底公告「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將我國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從原訂的24正負1%提升至28正負2%。環境部今(7)日舉行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李侑珊攝)
環境部於去年底公告「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將我國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從原訂的24正負1%提升至28正負2%。環境部今(7)日舉行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但環保團體仍認爲目標不足,主張2030年須減量至少42%,才能實現「巴黎協定」升溫限制1.5°C的目標。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表示,依照聯合國去年「全球排放差距報告」,2030年必須減量到至少42%,才能實現「巴黎協定」升溫限制1.5°C的目標,可見我國減碳目標仍有差距。且未來我國AI、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張,用電需求增加,勢必影響減碳目標。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組長潘建成迴應,經濟部減碳路徑已將AI用電需求納入評估,未來產業將轉型爲低碳製程、高質化生產,透過太陽光電等綠能發展,碳排可大幅下降。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指出,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政府減碳策略應逐步降低化石燃料使用。政府不該採取「增氣減煤」策略,而應透過節能、再生能源等方式,減少依賴進口化石燃料。
經濟部能源署組長廖芳玲迴應,發展再生能源需要時間,如設置太陽光電,須與居民及公民團體大量溝通。轉型過程中,須使用天然氣作爲過渡能源,因其碳排強度比燃煤少一半,以爭取時間完成再生能源布建。
環境部提出的第三期溫室氣體管制目標草案,涵蓋能源等6大部門,規畫2030年國家減碳目標,較2005年減少28%正負2%。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說明,第二期目標原訂減10%,因再生能源發展延遲,估2025年僅達7到8%減排,未達標。
蔡玲儀說,第三期目標雖維持原訂28%減排規畫,但需各部會加大減碳力道。目標覈定後半年內,各部會將提出細部方案,2026年實施。由於臺灣碳排90%來自燃料燃燒,未來將着重降低燃煤使用,同時透過天然氣過渡及增加再生能源比例,以達成減碳目標。
現場有一名陽明高中男學生分享,現在校園注重教育卻不重環保,冬天體育課結束還開冷氣,學校附近的Ubike數量不足,無法騎車減碳,呼籲應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氣候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