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顧問稱非核是淨零的挑戰 彭啓明:期待新核能技術
環境部今舉辦「2025亞洲碳定價論壇」,Jürgen Landgrebe表示,德國目標2045年達到淨零,但在沒有核電下恐成挑戰;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全球對新式核能技術還在討論中,這是可以期待的,臺灣也不排斥。記者許正宏/攝影
爲因應氣候變遷和極端氣候,2050淨零排放已成多國的目標,因此除了大力發展無碳的再生能源外,延役、新建核電機組、發展新式核能技術等也是多國努力的目標。前德國排放交易局長、現我國環境部顧問蘭德葛瑞伯(Jürgen Landgrebe)今表示,德國2045年要達到碳中和,如今德國已是非核家園,代表這個目標依然是個挑戰。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今年5月上臺後,放棄德國長期以來的反核立場。雖表明不會重啓傳統核電廠,但承諾將大力投資於新一代核能技術,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與核融合科技等,被外界視爲德國能源政策的大轉彎。
環境部今舉辦「2025亞洲碳定價論壇」,Jürgen Landgrebe表示,很多國家落實碳費和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ETS),這樣的作法在臺灣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此外,德國希望2045年達到淨零,這樣的目標就要讓煤炭慢慢退場,現在德國已經沒有核電了,這樣的目標依然是個挑戰。
針對顧問談及德國要淨零,沒有核能會是挑戰一事,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德國前2周的能源報告指出,德國2030年再生能源佔比要達到8成,而核能目前還沒有定論,不過全球對新式核能技術還在討論中,這是可以期待的,我們也不排斥,現階段也正在找更安全且沒有核廢料的核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