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河於自然 大窠坑溪二期啓用
大窠坑溪第二期工程2024年1月開工,2025年5月正式完工,新北市長侯友宜(中)11日出席啓用典禮。(李育嫺攝)
新北市泰山區大窠坑溪爲「還河於自然」示範河域,新北市府斥資1億5677萬元打造,從堅實橋至山腳溪橋,全長925公尺,採用「近自然工法」保留原河川地貌。新北市長侯友宜11日出席完工典禮,他表示以「近自然工法」營造水域型態及棲地條件,還原河道景觀,並建立長達約1.3公里的景觀綠廊,提供在地民衆散步、親近自然的好場域。
大窠坑溪第二期工程2024年1月開工,2025年5月正式完工。第二期工程營造水域面積達1萬9800平方公尺,綠化空間超過3200平方公尺,並延續第一期「近自然工法」理念,設計曲線格樑、原木丁壩、塊石挑流等構造,提升曝氣與水位,滋養兩側植生環境及營造多樣水域型態與棲地條件,重現自然河道景觀。
「大窠坑溪整治是新北市還河於自然的重要示範。」侯友宜指出,第一期工程奠定基礎,第二期採全面優化,透過近自然工法還原溪流原貌,當地里民可從半山雅公園沿新設步道,步行到山腳公園,體驗全長近1.3公里的景觀綠廊。
侯友宜說,乾淨的水環境才能孕育出多樣物種,昔日蘆洲鴨母港溝、中永和大條溝、中和區藤寮坑溝、板橋湳仔溝當時的狀況沒現在好,還有異味。現在二期整治完工,將過去三面光渠道,打造成綠意盎然的水岸,改善河川水質與景觀,水岸旁有鳥棲息、水面乾淨還有魚在遊,讓民衆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
水利局長宋德仁說,工程在不影響河防安全前提下,營造出河中島陸域棲地,形成「生態跳島」,有助於動物遷徙與棲息。完工後,已可觀察到紅冠水雞、翠鳥、黃綠澤蟹等82種生物,成爲寓教於樂的都市學習場域。
水利局補充,大窠坑溪第二期工程內容除水域環境營造外,陸域沿線於河道側增設3處寬2公尺的懸臂鋼構棧道,並於堅實一橋增設無障礙入口連接周圍公園及步道,強化無障礙設施與社區、公園的串聯,提升整體通行友善度,夜間則導入節能LED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