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帶娃”:孩子“暑有所託,假有所獲”

工會組織全省聯動,爲職工精心織就“託管網”;社區裡,大學生志願者傾情助力託管班,多樣課程讓孩子們的暑期生活精彩紛呈;學校與相關部門攜手,公益夏令營幫助孩子們開拓書本以外的廣闊眼界……

這個夏天,安徽省各地探索推出形式多樣的暑期託管服務,既有效緩解了家長的帶娃焦慮,也讓孩子們在豐富的活動中“有所託”更“有所獲”,爲孩子們的假期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

全省聯動織密網

工會託管暖人心

上午9點,肥西縣工人文化宮的教室裡傳來陣陣歡笑聲。這裡的愛心暑託班剛開課半小時,20多個孩子正圍着老師學折千紙鶴。“我們不僅安排了作業輔導,還準備了書法、繪畫和科普實驗課。”託管班負責人介紹。課程表上,每天下午的“運動時光”格外醒目,跳繩、羽毛球等項目被孩子們圈了又圈。

6月30日,全椒縣襄河鎮城南社區的工會託管班裡,縣總工會副主席成建正挨個教室巡查。“工會就是職工的‘孃家人’,孩子有人管,家長才能安心上班。”他在開班儀式上講的話,讓在場的家長頻頻點頭。60餘名孩子帶來的書包堆在牆角,像一座五彩的小山,牆上“學有所獲、玩有所樂”的標語格外醒目。7月2日,隔壁的江海社區託管班也迎來了首批“小客人”,三年級學生王梓軒剛放下書包就被手工區的樂高積木吸引,拉着志願者的手問個不停。

“今年全省計劃開辦400多個班次,可以服務3萬名職工子女。”安徽省總工會女職工部一級主任科員蘇菱介紹,這些託管班覆蓋3歲至12歲兒童,從課程設計到管理規範都有統一標準。

在肥東縣和睦湖社區的託管班裡,消防演練的流程圖貼在班級門口,每間教室都配備了急救箱,監控設備實時顯示着孩子們的活動情況。蘇菱介紹,“場地必須遠離危險源,每個班至少配2名輔導員,還要給每個孩子買意外險。”

據瞭解,工會體系的暑託班採用“多元聯動”模式,單位或企業提供場地,安徽省總工會推薦合規的師資力量和志願者,課程涵蓋課業輔導、興趣拓展和社會實踐。因爲其便利性和安全性,極大緩解了職工們在暑期的帶娃焦慮。

全椒縣人民醫院的託管班則專門針對醫護人員排班特點,實施彈性制。“護士三班倒,接孩子時間不定,我們跟第三方機構協調後,每天最晚可以待到晚上7點。”該醫院工會相關人士介紹,報名通道開放當天,30個名額就被搶光了。

志願力量助成長

社區課堂添活力

下午5點,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朝霞社區的託管班裡,孩子們排着隊與老師道別。剛下班的顧女士笑着接過女兒手中的畫紙,上面用蠟筆畫着一棟彩色的房子。“以前總怕老人嬌慣孩子,現在每天放學她都跟我講託管班的趣事,說今天學了消防知識,還親手做了紙燈籠。”

據瞭解,該社區的公益暑託班已開辦多年,今年從7月2日持續至22日,專爲6歲至12歲孩子設計。“我們對接了合肥師範學院的行知學堂,大學生志願者每週都會來上課。”社區工作人員張殷指着課程表介紹,紅色教育課上,老師會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手工課上,孩子們用廢舊報紙製作環保袋。擔任志願者的師範學院學生來自各個專業,他們結合自身專業所長爲孩子們授課。

“我去年學了化學實驗,老師用醋和小蘇打做‘火山爆發’,太神奇了!”7歲的李胡瑞舉着今年的報名回執說,他特意讓媽媽今年繼續給自己報名。在這個託管班,像他這樣的“回頭客”佔了一半以上。侯女士的兒子已經連續兩年參加,“孩子自己主動說要來,在這裡交了好朋友,作業也能按時完成,我們省了不少心。”

朝霞社區的託管班教室被佈置得溫馨活潑,“所有課程全免費,場地是社區的,志願者是大學生,只有水電費由社區承擔。”張殷算了筆賬,這樣的公益模式每年能幫每個家庭節省近萬元開支。

合肥師範學院的大學生是社區託管班師資的“主力軍”。該校化學與製藥工程學院團委書記王慶林說,學校給每個社區團隊配了指導老師,逐字審覈課程PPT。“給小學生講化學不能太複雜,我們就設計成‘魔法實驗’,用生活中的材料做演示。”大學生志願者小董說,上週她帶孩子們用紫甘藍汁檢測食物酸鹼度,“看到他們瞪大眼睛的樣子,比考試得滿分還開心。”

在淮南市潘集區,各鄉鎮(街道)整合資源,開辦志願服務暑期愛心託管班。融合興趣拓展、課業輔導與社會實踐,點亮孩子多彩假期,爲孩子們提供安全、充實、快樂的假期去處。緩解轄區居民暑期子女“看護難”的問題,打通服務“最後一米”。

暑假剛開始,在肥東縣店埠鎮排頭社區黨羣服務中心,排頭社區的“彩虹小課堂”暑期公益愛心託管班就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正式啓動。這是該社區連續第四年舉辦暑期公益託管服務,託管服務已從單一看護升級爲全方位成長平臺。

據悉,今年肥東縣19個託管站點同步開啓“五彩假日”服務,並且首次融入全縣統一的“五彩假日”課程體系:紅色文化傳承、橙色安全教育、藍色科學探索、綠色生態實踐、紫色藝術薰陶。讓託管班不僅有夏日的清涼,更是童年夢想啓航的風帆。

託管服務在內容設置上也遵循“五育並舉”的原則,文化、體育、藝術、德育、勞動均有涉及。在滁州市琅琊區沿河社區託管班的開班儀式上,家長們圍着課程表討論熱烈。“居然有游泳課!”一位父親驚喜地說。據介紹,該託管班還有職業啓蒙課,孩子們去了消防站,回來後個個都想當消防員。“早上學數學,下午做手工,比在家看電腦和手機強多了。”李女士和丈夫都是附近企業的工人,夫妻倆原本打算輪流請假帶娃,現在終於能安心上班。

模式創新拓邊界

多元服務繪繽紛

除了託管看護和興趣拓展之外,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經驗積累,今年安徽省暑期託管的內涵進一步拓展,公益夏令營、賽事觀摩等不同形式的項目也被納入托管班,方便廣大家長和學生選擇。因爲其公益性,既有效破解了暑期家長看護難題,又減輕了經濟負擔,幫助青少年度過一個快樂充實的“繽紛暑假”。

從7月9日起,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北校教育集團習友小學的操場上,就活躍着一羣小足球健兒的身影。這是學校“校園足球”體育夏令營的現場,作爲合肥市中小學生暑期服務項目公益夏令營的一部分,面向區內招收30名學生。5天時間裡,孩子們將進行40個課時的學習。

在合肥市方橋小學,孩子們則可以在夏令營裡學習趣味跳繩、少兒乒乓等。

據瞭解,今年合肥市的各類公益夏令營共有40餘個,包括科技、藝術、運動、文化、國防教育等多個領域。主辦單位涉及民政、教育、婦聯、科協等多個單位。夏令營開始的時間不一,從7月上旬持續到8月下旬。在這裡,同學們可以通過“非遺夏令營”體驗剪紙藝術、麪塑技藝、羽毛扇製作;可以在科技館裡瞭解和探索托卡馬克及核聚變工程,提升科學興趣和科學素養;在“未來+青少年科技探索營”裡認識編程語言,培養信息科學的意識;還可以走進董鋪溼地,拓寬生物知識邊界。

“現在社會上的暑期夏令營一日營兩日營,動輒都要上千元,如果是科技類的夏令營費用更高。公益夏令營既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也沒有給家長額外增加太多的負擔。”合肥一名學生家長常女士說,這些夏令營極大豐富了孩子們的暑假生活,寓教於樂,做到了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剛剛結束的合肥市青少年足球聯賽U10組,以及將在8月2日舉辦的長三角足球邀請賽,觀摩活動今年也在暑假服務項目中,讓愛好足球的青少年享受一次家門口的賽事觀看體驗。場館參觀方面則安排了13個場館,包括科技館、藝術館、美術館等,在整個暑期的週末免費開放,豐富孩子們的文化和藝術生活。這些形式多樣的暑期活動,都成爲了公益託管外的有效補充,讓暑假學習和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科學託管重平衡

家社協同共護航

暑期託管班雖然解了家長帶娃的燃眉之急,但並不意味着家長可以“一託了之”。合肥市杏林小學副校長趙媛媛提醒,家長要明確暑託班的“工具屬性”,摒棄“全能化期待”。如何理性選擇暑託班,讓孩子暑期勞逸結合,也是家長們要思考的問題。

趙媛媛表示,暑託班的核心價值在於“補位”而非“替代”,其首要功能是解決家長暑期監護真空問題,其次纔是提供有組織的學習或活動場景。家長需警惕將其等同於“成績提升班”或“託管萬能藥”。若孩子在學校已存在學習壓力,過度密集的暑託課程可能引發牴觸心理;若僅爲“看管”而選擇缺乏規劃的機構,反而會浪費孩子的自主探索時間。

其次要判斷暑託班是否匹配孩子的“成長需求”。比如,6歲至8歲的低齡兒童,優先看活動設計是否符合“玩中學”,如自然探索、手工遊戲等,避免過早植入學科壓力;9歲至12歲的學齡兒童,可側重“習慣培養”,如時間管理、閱讀計劃等,同時保留至少30%的自主時間;13歲以上的青春期孩子,需尊重其參與意願,優先選擇能發展興趣(如編程、運動)或社會實踐的項目,避免強制灌輸。

“家長緩解暑期焦慮,要從‘控制執念’轉向‘動態平衡’。”趙媛媛提醒道,家長焦慮多源於“必須讓孩子進步”的執念,但暑期的核心價值是“張弛有度”——既不必因孩子偶爾玩手機而焦慮,也不必因沒報滿課程而自責。與孩子共同制定計劃,明確各自權責,這種“共同參與”既能減少對抗,也能讓家長從“單方面安排”的壓力中解脫。

總之,暑託班是工具而非目的,家長的理性選擇應基於“孩子需要什麼”,而非“我擔心什麼”。讓孩子在放鬆中積蓄成長的能量,這是一種進步,也是暑期的意義所在。(記者 尚雅婷 張曉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