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手機如廁?當心痔瘡找上你!
長時間坐馬桶恐增痔瘡風險,專家籲要控制如廁時間。(圖取自Photo AC)
對於繁忙的現代人來說,如廁是難得的「私人時間」,獨自一人在廁所裡滑手機,能讓人感到放鬆。然而,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 的研究指出,如廁時使用智慧型手機,會提高罹患痔瘡的機率。
痔瘡是常見的肛門靜脈血管曲張,成因包括長期便秘、用力排便、久坐久站、懷孕等,這些因素都會增加肛門區域的壓力,從而誘發痔瘡,引起搔癢、不適、疼痛和出血等症狀。
該研究邀請125名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成年人,填寫一份有關如廁習慣的問卷,內容涵蓋他們是否在廁所內使用手機、是否經常用力排便,以及日常的纖維攝取量與運動習慣。
研究結果顯示,高達6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如廁滑手機,主要是閱讀新聞或瀏覽社羣媒體,而這些人罹患痔瘡的風險比不滑手機者高出46%;約有37%的手機使用者會在馬桶上會停留超過5分鐘;不使用手機的人,僅有7%會待超過5分鐘。
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腸腦研究所所長Trisha Pasricha,指出,長時間坐在馬桶上比單純久坐更容易誘發痔瘡,因爲馬桶座圈會壓迫直腸區域,加上如廁時骨盆缺乏支撐,如廁時間過久會讓血液積聚在直腸中,進而導致血管腫脹、形成痔瘡。
新澤西州大西洋海岸胃腸病學協會的胃腸病學博士 Sandhya Shukla表示,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避免把手機帶進廁所。如果真的需要使用手機,建議如廁時間不超過10分鐘,最理想的時間應控制在3至5分鐘內。
此外,他也建議設定鬧鐘提醒自己如廁時間。如果排便一時不順,應該先離開馬桶,稍後再試,而不是長時間坐在馬桶上等待。這樣做能有效減少肛門壓力,進而降低罹患痔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