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正式掌舵康佳,後者扭虧之路仍存挑戰

在華潤正式入主康佳(000016.SZ)後,8月18日康佳股價上漲2.63%至5.47元/股。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董敏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華潤入主將使康佳的資金壓力有所緩解,也將有助於康佳嫁接相關資源,但是新管理層仍會面臨挑戰,主營業務扭虧難度不小。

康佳專業化整合發佈會近日在深圳舉行,康佳正式成爲華潤集團旗下科技與新興產業板塊的業務單元。康佳集團董事長鄔建軍代表新一屆管理團隊發言稱,康佳將依託華潤集團的支撐,向主業突出、技術領先、治理現代、效益卓越的方向努力。康佳當天還與重要合作伙伴簽署深化合作協議。

8月14日晚,康佳發佈關於董事會完成換屆選舉並聘任高級管理人員的公告,擁有華潤背景的鄔建軍當選康佳新任董事長,並擔任康佳法定代表人。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康佳新一屆董事會和高管中,有華潤背景的人員較多。在康佳6名非獨立董事中,有華潤背景的人員佔了4名,鄔建軍原是華潤醫藥董事長,餘惠良原是華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宋清曾任華潤健康集團董事長、現任華潤集團業務單元兼職外部董事,孫永強現任華潤集團業務單元兼職外部董事、華潤醫藥集團董事;原康佳的人員佔2名,曹士平爲康佳原總裁,葉興斌爲康佳原董事、現任康佳職工董事。

在康佳5名高級管理人員中,有華潤背景的人員佔2名,康佳的原人員佔3名。董敏認爲,這樣的人員安排既有利於康佳保持經營連貫性,也有利於嫁接華潤的資源。

康佳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首家中外合資電子企業,以消費電子(覆蓋彩電、白電、廚電等全品類家電)爲主業,近年也在發展半導體業務。爲推動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今年4月,華潤與華僑城簽訂康佳股份無償劃轉協議,7月雙方完成股權變更過戶,康佳的實際控制人由華僑城變爲華潤,最終控制人仍爲國務院國資委。

據康佳業績預告,2025年上半年,康佳歸母淨利潤虧損3.6億~5億元,消費電子業務所處行業競爭持續加劇,半導體業務仍處於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效益化產出。

GfK中怡康大家電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華潤入主康佳將帶來幾方面影響:一是產業協同,康佳的家電產業和華潤的零售渠道可以相互借力;二是康佳的資本和財務結構將會改善;三是康佳將更加聚焦主業。

全球及中國的彩電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而且上游液晶電視面板行業集中度提升、控產穩價,作爲下游彩電終端企業的康佳利潤承壓。

彭顯東認爲,通過推廣超大尺寸、MiniLED背光等高附加值產品,彩電企業才能提升盈利。隨着AI技術的應用,彩電、白電與智能家居的融合也在加深。華潤入主後,如何提升康佳技術產品創新能力及加快康佳國際化進程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