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漁港舊攤商拆除 漁會積極規劃新方向
營運30年的花蓮漁港舊魚市,近日啓動拆除作業。(王志偉攝)
舊魚市原有攤商陸續搬入漁港周邊的新觀光魚市。(王志偉攝)
新任漁會理事長王登義希望重新審視漁港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王志偉攝)
花蓮漁港旁舊魚市攤商以鐵皮搭建,營運至已30年,因營業用地不符資格,港務公司要求拆除還地,近日開始拆除,攤商陸續遷出進駐附近的「向日廣場」(新觀光魚市)營運;漁會新任理事長王登義今表示,盼縣府、港務公司與國產署合作,未來能將閒置用地包含舊魚市及舊賞鯨碼碼能夠取得,納入整體規劃,活絡花蓮觀光漁港。
位於漁會前舊魚市區域,營業空間以鐵皮搭建,營運至約有30年之久,過去有9家攤商販售水產、代客料理及小吃,因魚貨新鮮,吸引饕客慕名而來。但魚市屬鐵皮違章,屬漁港埠用地,面臨拆遷還地。
縣府爭取花東永續發展基金經費逾5600萬元,在漁港「向日廣場」分爲2期工程新建「觀光魚市」,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公尺,已標租給漁會後續招商。
王登義今表示,鐵皮舊魚市15日開始拆除,已提早協助舊魚市攤商進駐觀光魚市,可容納15攤,現有12攤進駐,但內部還需要一些調整,例如有攤商需要乾溼分離,軟硬體仍要施工,不過,他坦言「生意並不好」,因爲去年地震後人潮銳減,已請縣府和漁會多辦活動,吸引觀光客到訪、採買。
縣府農業處漁牧科代科長吳雅琴,會再強化新漁市的環境與功能,像是遮陽設施、親子游憩空間,縣府並規劃在7月賞鯨季舉辦市集活動並加強燈光與旗幟宣傳,期盼吸引人潮。
王登義說,曾經是旅客必訪的花蓮區漁會,因爲地震旅客減少,再加上用地使用問題等因素,讓區漁會面臨各種挑戰,原本賞鯨碼頭爲國有財產署用地,已拆遷移往向日廣場周邊,建物拆除變成空地,他希望未來能透過縣府協助來爭取撥用,讓周邊閒置用地獲得最妥善的運用。
此外,王登義也說,舊魚市用地屬於港務公司,目前也已經與港務公司聯繫爭取,希望能夠取得租用,再來進行整體的規劃,期望讓漁會榮景重現,成爲花蓮觀光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