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挖土機超人」感染致敗血癥不治 醫:肝硬化、糖尿病患小心汙水
災後接觸到污水、污泥導致傷口感染,若未妥善處理恐怕會有潰瘍、惡化,嚴重恐致死。本報資料照片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釀災,不少民衆陸續涌入協助救災,桃園市全福工程行老闆林鴻森在第一時間載運挖土機奔赴災區,卻不幸感染敗血症,中秋夜病逝。臺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謝顯森表示,災後的污水潛藏「親水性產氣單胞菌(Aeromonas)」等細菌,常會造成免疫不全患者嚴重的感染,尤其是肝硬化、糖尿病或洗腎患者,只要破皮、碰水都可能致命。
謝顯森指出,「親水性產氣單胞菌」存在於淡水或污水、淤泥中,每當風災過後,民衆在清理過程中難免都會接觸到髒水,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肝硬化等)應避免皮膚接觸污水或淤泥,否則引發細菌感染,嚴重時可能需截肢。
謝顯森以肝硬化爲例,患者的凝血功能較差、皮膚容易受損,只要有一點小傷口也可能細菌入侵,迅速發展成敗血性休克,造成壞死性筋膜炎,死亡率非常高。而糖尿病患者因爲高血糖影響血液循環和免疫功能,傷口癒合困難,加上末梢感覺遲鈍,不易注意皮膚傷口,使小傷口產生潰瘍、感染惡化。
謝顯森提醒,如果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應儘快就醫。而在救災現場接觸污泥、廢棄物、髒水等污染源,務必馬上清洗乾淨。
若出現小傷口,立即消毒並簡單包紮,一旦傷口出現紅、腫、熱、痛,必須特別小心這些發炎反應的典型徵兆,有持續發燒、意識混亂、譫妄等異狀一定要就醫。
在投入災區志工服務,一定要先評估自身健康狀況,謝顯森指出,需固定服藥與就醫的慢性病患者,因爲災區環境複雜,一旦受傷或生病,藥物及醫療都不方便取得,反而危及生命。另外,不論任何人,清理時務必穿着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口罩,結束後馬上以肥皂或清水沖洗四肢,做好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