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挖土機超人」刺傷感染致敗血癥亡 疾管署曝災區藏9大致命病菌
疾管署指出,災區污水、污泥中藏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創傷弧菌、類鼻疽伯克氏菌及鉤端螺旋體菌等9大類致命病菌。本報資料照片
馬太鞍溪溢流重創花蓮光復鄉,許多民衆熱血救災,一名桃園挖土機行老闆前往當地救災,左腳不慎遭刺傷,咬牙忍痛8天后才就醫,卻因感染引發敗血症送醫不治。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災區的污水與土壤中會出現許多細菌,其中有9大細菌可能致死,務必裝備要齊全保護自身,避免感染後合併重症,甚至出現威脅性命的情況發生。
桃園一名48歲挖土機行老闆與姪子一同前往花蓮救災,救災期間左腳被刺傷,傷口出現腫脹等症狀,但他咬牙堅持協助清淤,直到第8天身體難以負荷才就醫,但初步治療後,感染部位仍未改善,決定轉院就醫,不料病況急轉直下,原意識清楚轉爲昏迷,經積極治療,仍因感染引發敗血症合併多重器官衰竭不治。
曾淑慧說,這名志工的死亡是不幸的個案,災區污水或土壤中都藏有致病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創傷弧菌、腸弧菌、霍亂弧菌、氣單胞菌、假單胞菌、類鼻疽伯克氏菌及鉤端螺旋體菌等,感染這9種病菌,都可能致病,甚至造成死亡。
曾淑慧強調,志工在災區協助復原、再復原或是重建,都還是要注意自己的裝備是否足夠,在清理時一定要穿雨鞋、穿長靴並配戴防水的一個手套跟口罩,這樣子才能避免感染及重症。
曾淑慧說,目前上週新增一例臺中類鼻疽個案、三例鉤端螺旋體的染疫案例分別爲新北、臺中跟屏東,三名患者皆未前往花蓮,經監測,花蓮災區目前有呼吸道相關的疫情,將持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