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六十石山旱季無水衝擊農產 農水署新建集水設施穩定儲水
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是全臺重要的金針產區,近年常因缺水造成耕作困難,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爲此規畫3期工程,在山上建置集水設施與配水池,其中第1期3座蓄水池工程已完工。(農水署花蓮處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是全臺重要的金針產區,近年常因缺水造成耕作困難,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爲此規畫3期工程,在山上建置集水設施與配水池,其中第1期3座蓄水池工程已完工。(農水署花蓮處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是全臺重要的金針產區,近年常因缺水造成耕作困難,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爲此規畫3期工程,在山上建置集水設施與配水池,其中第1期3座蓄水池工程已完工。(富里鄉公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是全臺重要的金針產區,近年常因缺水造成耕作困難,衝擊產量及農友生計,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爲此規畫3期工程,在山上建置集水設施與配水池,其中第1期3座蓄水池工程已完工,集水總量約1250公噸,2、3期正積極找合適處建置水塔,整體工程完工後,預計可穩定逾37公頃的灌溉面積,受益農家約20戶。
座落在花蓮縣境最南端的富里鄉六十石山地區,是花東縱谷3大金針栽植區之一,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不過近年受極端氣候變化影響,每年5月至9月花季期間乾旱現象頻繁,曾經還出現長達40天無降雨的情形,嚴重影響金針花的產量。
農水署花蓮處長張麒瑋表示,六十石山爲獨立山頭,山上幾乎沒有野溪及水源,農友大多透過雨水展開澆灌工作,花蓮處爲此規畫新建集水設施與配水池,強化雨季時期的水資源儲存功能,並於乾旱時期穩定供水,達成「蓄豐濟枯」的核心目標。
他說,工程共有3期,其中第1期工程是在六十石山建置3座總量約1250公噸的蓄水池,利用路側溝及山上的排水系統集水,再透過配管提供金針花與茶樹澆灌使用;2、3期部分目前還在找合適地點建置水塔,地點應該會在有高度的地方,以利水源可直接透過重力送出。
花蓮處表示,3期工程完工後,預估可穩定六十石山約37.23公頃的灌溉面積,受益農家約20戶,每年更可以爲地方農業創造超過8400萬元的經濟產值;待硬體設施建置完成後,日前也與鄉公所簽訂合作意向書,集水系統將交由公所跟地方農民組成用水組織自行分配使用與維護管理。
此外,富里鄉除六十石山面臨乾旱問題,山下的水稻田去年也發生無水可灌溉的窘境,花蓮處也針對平地展開專案計劃,鑿設抗旱水井,在缺水期間即時提供農民灌溉使用。
張麒瑋說,平地農田通常靠河川取水灌溉,其中縱谷地帶水源來自秀姑巒溪、海岸山脈則是九岸溪跟阿美溪,若地方長時間沒有下雨以致河川無水使用,這時就會啓動抗旱井幫助農友度過旱季。
他也提到,由於灌溉需大量用水,抗旱井水量可能會不足因應農友同時使用,因此花蓮處會協調大家採分區輪灌方式錯開插秧時間,讓有限水資源能被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