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和平電廠溫差發電環評初審未過 液氨發電遭疑需補正再審

和平電廠11日「花蓮和平海洋溫差發電計劃環境影響說明書」闖關環評初審,但遭專案小組要求補正後再審查。(林良齊攝)

爲了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開發再生能源,減少碳排,臺泥所屬的和平電廠規劃首個MW級的溫差發電、預估開發後裝置容量可達6.4MW,11日「花蓮和平海洋溫差發電計劃環境影響說明書」闖關環評初審,但遭專案小組要求補正後再審查。

開發單位說明,溫差發電爲以液氨爲工作流體,液氨在蒸發器中吸收溫海水提供的熱量,轉換成氨氣,氨氣推動渦輪機,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工作完畢的氨氣進入冷凝器,再抽取7度C的深層冷海水吸收其殘餘熱量,並使其由氣態變爲液態,便於輸送泵將液態氨送入蒸發器,開始另一輪發電循環。

開發單位表示,開發基地位於和平產業園區於花蓮和平電廠北側、開發面積約4公頃,預估深層海水最大取水量達82萬CMD,第㇐期預計施工期間爲2027 年1月至2029 年12 月,第二期預計施工期間爲2030年07 月至2034 年12 月。

宜蘭縣政府及漁業署代表表示,應加強利害關係人溝通;經濟部代表提醒,剩餘土石方去處去說明清楚。會中環評委員也關心土石方管制管制規劃、海洋深層水取水管施工工法、排水對鄰近海洋影響等,最後要求和平電廠補正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