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電廠環評補正再審 環委要求評估2事

臺電「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計劃」今天進行環評初審。(蔡佩珈攝)

臺電「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計劃」今天進行環評初審,環委決議補正再審,考量未來可能出現強降雨、地震等極端氣候,要求評估工程的徑流廢水、邊坡滑落對基德與谷關水庫淤積、水文地質的影響,也因衍生土石方達193萬,說明詳細的管理計劃,並提出安全及減輕措施。

「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劃」擬設置4部抽蓄水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610 MW以下,主要設施爲10.6公里頭水隧道、進出水口、地下電廠及相關設施。

臺電表示,抽蓄水力發電是利用發電高峰的多餘電力,抽水至上池儲存,有電力需求時,將水放到下池帶動發電機發電,該計劃總工期預估10年,是以德基及谷關水庫作爲上、下池,只需新增抽蓄水路及發電機組,而2水庫間的抽蓄操作不涉及大甲溪河道水流變動。

環委表示,土石方將永久堆置在大甲溪周邊,應進一步分析大甲溪過去因暴雨導致水位上升情形,避免土石方被沖刷、地基被沖掉;也有環委表示,土石堆置久了會風化,應加強對河川水質影響的評估,並加強減輕對策。

另外,環委提到,德基水庫過去幾年蓄水量偏低,谷關水庫淤積嚴重,在上游水不足、下游淤積情況下,應評估是否影響該案運作。臺電僅提到會對德基水庫清淤,未提到谷關水庫,應將完整排沙、清淤計劃納入。

經閉門討論,環委決議補正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