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骨髓資料庫創里程碑 完成7000例非親屬幹細胞捐贈
花蓮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11日舉辦「0到7000,從臺灣到全球見證生命奇蹟」髓緣記者會,見證第7000例非親屬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歷史一刻。(花蓮慈濟醫院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慈濟醫院32年前成立骨髓資料庫,初期勸募建檔捐贈歷程相當辛苦,直到2002年啓用周邊血幹細胞收集提升建檔捐贈意願,每3年以完成千例速度穩定成長,日前也迎來第7000位非親屬造血幹細胞捐贈,是臺灣「髓緣」路上的重要里程碑,盼未來更多年輕人加入建檔行列,用愛讓臺灣更光亮。
花蓮慈院是東部唯一的醫學中心,39年前成立,院方1993年成立慈濟骨髓資料庫,初期勸募建檔及讓配對成功者同意捐髓過程艱辛,仰賴志工奔走與愛心和毅力,說明及化解對骨髓捐贈的種種誤解,從第1位捐贈者開始歷時8年7個月才累積到第500位捐贈者,直到2002年啓用周邊血幹細胞收集後,大幅提升建檔捐贈意願,此後以每3年完成千例速度穩定成長。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11日特別舉辦「0到7000,從臺灣到全球見證生命奇蹟」髓緣記者會,由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健保署長石崇良、慈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吳彬安、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樑等人,共同見證第7000例的歷史性一刻。
石崇良感謝慈濟人對社會的重大貢獻,他說,健保1年接受骨髓或周邊血幹細胞治療的人數,去年統計約1300人,平均1個人費用約100多萬,若沒有骨髓來源所有的一切就是0。
他說,慈濟在健保還未開辦前就展開1場醫療改革,在大家誤以爲捐髓很可怕的年代,就開始改變國人觀念,逐步建立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骨髓庫,一旦有病人需要就有機會找到配對者,加上有健保的支持得到治療,改變很多人的生命歷程和家庭。
慈院指出,慈濟每年在全臺不定點不定時舉辦驗血建檔活動,32年來共舉辦3381場,有父子檔、母女檔、夫妻檔、第二代接續捐髓者,其中,有350位勇者捐贈2次,超過400人爲拯救同位病人再度捐出淋巴球延續生命,另有30人多年後配對成功重新投入捐贈行列。
慈院表示,在臺灣非親屬造血幹細胞成功捐贈達到7000例,是臺灣髓緣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深遠且多重的意義,這7000例不只是數字,更是7000次生命重生的希望、7000位陌生人願意爲他人無私付出的真實記錄,期盼年輕人意加入建檔行列,讓更多等待的生命,有機會重生,也讓這份愛,讓臺灣更加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