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地方債務…陸財部出招 釋放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大陸財政部長藍佛安。新華社
今年大陸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接近尾聲,爲了穩經濟、防風險,未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工作將提前。根據大陸財政部先前公開的化解債務計劃,2026年隱性債務置換額度爲人民幣2.8兆元(約新臺幣11.5兆元)。大陸財政部長藍佛安透露,將提前下達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提前使用化債額度,化解存量隱性債務。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財達證券常務副總經理胡恆鬆指出,財政部此舉將進一步加快化債速度,透過資金前置性統籌安排,既能有效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也可釋放更多資金用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爲經濟回升向好注入動力。
爲了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大陸去年第4季推出一攬子化債「組合拳」,其中一大核心就是發行人民幣10兆元(新臺幣41兆元)的地方政府債券來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實現展期降息,緩釋風險。
根據先前大陸財政部公開的化債計劃,人民幣10兆元(新臺幣41兆元)隱性債務置換額度,分佈在2024年至2028年,其中2024年、2025年、2026年均爲人民幣2.8兆元(約新臺幣11.5兆元),2027年和2028年均爲人民幣0.8兆元(約新臺幣3.3兆元)。
目前2024年人民幣2.8兆元化債額度已經完成發行,這也使得去年底隱性債務餘額大幅減少至人民幣10.5兆元。而2025年的人民幣2.8兆元化債額度中,目前發行規模已經超過人民幣2兆元,今年的隱性債務置換也接近尾聲。由於化債在減輕地方債務利息負擔等方面成效顯著,今年以來有部分專家建議提前使用化債額度。
例如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表示,建議下半年加快存量隱性債務置換工作,根據地方隱性債務到期和付息情況,需要實事求是地將化債總額度提前使用,不必等到明後年再使用。
大陸官方表態2026年提前使用化債額度人民幣2.8兆元,也引起不同看法。有人猜測明年人民幣2.8兆元的化債額度可能部分提前到今年第4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