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信貸結構優化 央行詳解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8月15日,央行發佈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貨政報告”)。在本期報告中,央行設置了4篇專欄內容,均聚焦信貸結構優化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有業內專家指出,從微觀視角看,央行從多個維度着手優化信貸結構。從宏觀視角看,央行持續支持優化融資結構,有效促進提高直接融資佔比。未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仍將是未來信貸投放的主線。
我國金融供給側正在轉型 融資結構持續優化
二季度貨政報告指出,近年來,央行持續引導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對經濟結構調整的適配性,特別是圍繞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以及支持擴大內需等要求,把更多信貸資源投向國民經濟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有業內人士介紹,當前我國金融供給側正在轉型。大部分新增貸款正在投向新動能和擴內需相關領域,新增貸款結構已由2016年的房地產、基建貸款佔比六七成,轉變爲目前的科技、綠色、普惠、養老、綠色等領域貸款佔比六七成。
“當前貸款期限提升有助於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有業內人士指出,短期貸款主要用於企業日常運行和資金週轉,中長期貸款更多用於投資和擴大再生產。
近年來,央行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期限結構,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二季度貨政報告顯示,近十年來我國人民幣中長期貸款佔比上升了近11個百分點,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持續快於全部貸款增速,對於進一步挖掘內部需求,穩住投資消費意願提供了有效保障。
與此同時,貸款主體中企業貸款佔比也穩步上升。二季度貨政報告顯示,在每年新增貸款中,企(事)業單位貸款佔比持續上升。居民貸款以房貸爲主,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居民貸款購房需求減弱,但各類新的增長動能不斷涌現,相應的企業貸款需求穩步增加。這種結構轉變也是我國經濟增長動能和經濟增長模式轉換的體現。
此外,人民銀行持續支持優化融資結構,有效促進提高直接融資佔比。二季度貨政報告還顯示,企業債券、政府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等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佔比相較2018年末提升了4.4個百分點。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是主線 宏觀調控思路轉變效果顯現
本期報告的專欄還介紹了普惠小微金融、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金融支持促消費等方面的具體情況。業內專家認爲,這意味着下一階段,我國發展普惠金融是央行長期堅持的主線,支持科技創新也是未來改善金融服務的重點方向,金融支持促消費要更加關注改善高品質服務供給。
在普惠小微金融方面,二季度貨政報告指出,央行將不斷提升普惠小微金融可獲得性、可持續性,實現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大量信貸資源投向科技領域,而且還有更多工具提供政策支持,有力推動科技貸款服務量增、價降、面擴。今年,央行又聯合證監會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進一步豐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渠道和機制,有助於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市場生態,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撐。
在消費方面,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中的服務消費佔比低於50%,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國際經驗表明,隨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將逐漸從商品消費主導向服務消費主導轉變。”有業內人士指出,從宏觀視角看,需求較強領域的服務消費供給不足是當前我國促消費面臨的突出矛盾,這也爲未來金融支持促消費指明瞭方向。金融部門要支持推動改善高品質服務消費供給,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助力釋放消費增長潛能。
此外,有業內專家認爲,央行二季度貨政報告體現宏觀調控思路轉變效果逐步顯現。我國已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居民消費尤其是高質量的服務消費空間巨大,有助於實體經濟供求動態平衡。
“未來服務消費有望保持蓬勃發展勢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專家還指出,從GDP覈算角度看,我國服務業估值有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空間,比如自有住房、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
整治內卷有助於物價回升 行業供應鏈生態將繼續優化
二季度貨政報告還提到,有效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有助於經濟供需平衡,對物價回升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專家表示,近年來貨幣政策持續多次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社會融資條件比較寬鬆,在提升物價方面,貨幣政策做了很多努力,並已將其作爲政策的重要考量。
近日,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也發文提出,金融危機後發達經濟體貨幣供應量急劇上升,通脹卻急劇下降,近些年我國信貸和廣義貨幣增速明顯高於GDP增速,但通脹持續走低,這些現實情況說明,物價根本上還是由供需決定,提振物價需要各項宏觀政策發揮合力。
事實上,中央提出整治內卷、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後,近期焦煤焦炭、熱軋卷板、玻璃等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了明顯上漲。有業內人士預計,隨着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供需良性循環有望加快,對於促進物價回升也有積極作用。
二季度貨政報告中關於供應鏈和行業等方面的表述,體現了對整治內卷式競爭的關注。如近年來,人民銀行積極推動供應鏈票據平臺、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充分滿足企業供應鏈融資需求,在盤活應收賬款、緩解現金流壓力方面效果很明顯。一些實體行業和銀行業也出現了過度競爭。
近期《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修訂後出臺,已明確大型企業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人民銀行等6部門要求應收賬款電子憑證付款期限原則上應在6個月以內,最長不超過1年,多家主流車企也集體承諾“供應商賬期統一爲60天內”,這些政策受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普遍關注和歡迎。
專家表示,一些支柱產業的供應鏈產業鏈長,涉及面廣,穩定發展對經濟金融具有重要影響。以汽車行業爲例,我國在業、存續的汽車產銷相關企業超150萬家,汽車消費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近15%。
上述專家認爲,未來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將對我國促進產業鏈提質增效、企業經營和競爭行爲更趨理性有序產生積極影響。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