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發聲!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5月19日,央行行長潘功勝主持召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座談會並講話。會議指出,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對下一步經濟工作作出重要部署。金融系統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抓好一攬子貨幣金融政策措施的落實和傳導,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會議強調,要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保持金融總量合理增長。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民營小微、穩定外貿等重點領域,用好用足存量和增量政策,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支持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強化貨幣政策執行和傳導,維護市場競爭公平秩序,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銀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統一。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使用,提高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央行此次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座談會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助於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推動轉型升級,爲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柏文喜認爲,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能夠爲經濟增長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例如,通過降低利率,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對於一些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進行研發和設備更新的製造業企業來說,較低的融資成本意味着它們可以更容易地獲取資金,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保持金融總量合理增長有助於穩定經濟增長。金融總量包括貨幣供應量、信貸規模等。合理的金融總量增長能夠避免經濟出現過度緊縮或過熱的情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調節貨幣供應量,使其與經濟增長相匹配。例如,當經濟處於復甦階段時,適度增加貨幣供應量可以刺激消費和投資,促進經濟的進一步復甦。”柏文喜說。

袁帥表示,會議明確,在重點領域支持方面,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民營小微、穩定外貿等,精準地抓住了當前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金融支持,能夠爲科技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地位。例如,對於一些處於初創期和成長期的科技企業,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提供風險投資、科技貸款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幫助其突破資金瓶頸,實現快速發展。

“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金融支持可以通過消費信貸、消費金融產品創新等方式,激發居民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經濟內循環的暢通。”袁帥進一步分析,民營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能夠解決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穩定企業經營,保障就業民生。穩定外貿對於我國經濟的開放發展至關重要,金融支持可以通過提供貿易融資、匯率避險等服務,幫助外貿企業應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柏文喜認爲,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直接影響政策的最終效果。在當前金融創新不斷涌現的背景下,優化傳導機制尤爲重要。例如,隨着金融科技的發展,央行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更精準地將貨幣政策意圖傳導到實體經濟。通過大數據分析,金融機構可以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融資需求和信用風險,從而更有效地將資金配置到有需求的實體經濟部門。同時,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如完善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也可以拓寬貨幣政策的傳導路徑,使貨幣政策能夠更加順暢地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