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投行認真解讀了“海湖莊園協議”:美國債務重組,建議“讓美聯儲置換零息國債”

特朗普政府擬議的海湖莊園協議在華爾街掀起了一場“解讀潮”。

經濟顧問委員會提名人Stephen Miran在一份廣爲流傳的論文中,將關稅定位爲雙重工具:既是貿易談判的“大棒”,也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TS Lombard分析師Steven Blitz則指出:

他還將“海湖莊園協議”描述爲一場“經典的強制重組”,這與特朗普在商業領域處理過度槓桿企業的經驗一脈相承。Blitz還提出建議稱:讓美聯儲將其投資組合替換爲不可交易的零息債券:

他認爲,這將使貨幣政策轉向通過準備金利息作爲槓桿管理可交易國債的供應,最終將經濟管理權交還給更適合的財政部門。

事實上,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海湖莊園協議核心是“迫使債權人意識到,他們所持有的實際上是僞裝成債務的股權,並要求他們將現有債務置換爲新條款的債務(例如,期限更長的債務)或直接接受股權”,這將導致債權人在清算時放棄其在債權人序列中的優先地位。

然而,Blitz對該計劃的成功持懷疑態度。他指出,美國的最大債權人處於美國影響力範圍之外,而特朗普政府正在疏遠那些在其影響力範圍內且持有大量美國債務的國家,例如日本和德國。

此外,一些國家(如日本)依賴美國債券的收益來滿足其養老金義務,因此缺乏轉向長期低收益債券的動力。這種局面可能導致兩種極端結果:要麼所有國家選擇留在美國的安全體系內,從而使美國的防務承諾變得不可持續;要麼所有國家選擇退出,願意減持美債並接受更高關稅,最終使美國陷入更爲不利的境地。

Miran則引用前阿爾法維爾專欄作家Zoltan Pozsar的觀點,建議向外匯儲備管理者發行“特殊百年債券”,作爲再融資現有債務的手段。這些債券預計將攜帶相對較低的票息,本質上是利用美國的全球安全保障體系,強制債權人延長所持債務的期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將於2026年接受審查和可能的重新談判,這使得目前的關稅政策帶有明顯的“前瞻性指引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