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下一個雷?美國私募信貸市場違約警告激增
華爾街熱門賺錢工具--私募信貸市場正面臨違約警告激增的考驗。多家機構分析師擔憂規模1.7萬億美元的私募信貸市場違約率可能存在被低估的風險,真實違約率遠高於公開的數據。
8月21日,據報道,多家機構本月發佈報告指出,私募信貸市場的潛在壓力正在顯現。摩根大通基於KBRA DLD數據的報告顯示,如果將預期產生損失的非應計貸款計入,該市場違約率已攀升至5.4%,與廣義銀團貸款市場違約率大致相當。
分析師警告稱,多年來私募信貸基金募資過快導致承銷標準放鬆,一旦經濟下行將面臨超額損失。與此同時,通過實物支付等安排和寬鬆契約條款,真實違約情況可能被"掩蓋"
儘管8%以上的回報率仍在吸引投資,但私募信貸基金募資已顯著放緩。截至7月22日,今年募資規模僅爲700億美元,佔另類資產流入的十分之一,爲2015年以來最小佔比。
真實違約風險或被低估
私募信貸市場對違約的定義並不統一,目前公開的違約率在2%至3%區間。但摩根大通報告指出,如果加入非應計貸款——即放貸機構預期將產生損失的貸款,違約率將躍升至5.4%。
標普全球分析師Zain Bukhari在本月報告中表示:
估值公司Lincoln International的報告顯示,通過觀察"不良"實物支付投資佔總投資比例計算的"影子違約率",二季度已達到6%,遠高於2021年的2%。
該公司指出,違約可能被"大量修正活動掩蓋",因爲放貸機構可以調整信貸協議來延緩違約。
寬鬆承銷標準埋下隱患
摩根大通分析師Stephen Dulake等人在本月報告中警告:
私人公司及其放貸機構通過實物支付安排規避現金違約,允許借款人推遲現金利息支付直至債務到期,最終面臨一筆鉅額賬單。另一種方法是將契約條款設置在"寬鬆"水平,使得難以對早期疲軟信號採取行動。
晨星DBRS分析師Michael Dimler表示:
各機構研究雖然在具體數據上存在差異,但在違約趨勢方向上達成一致:向上。
另外,私募信貸基金的吸金能力正在減弱。雖然超過8%的回報率仍在吸引投資,但私募信貸基金已不再是昔日的資金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