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大咖說股市即將修正 投資人該走或留?

美股近來顯露疲態,一些華爾街大咖表示市場即將進入修正,投資人究竟是該走或是留?美聯社

美股近幾天顯露疲態,一些華爾街大咖相繼表示市場即將進入修正,投資人究竟是該逢低進場、抑或鳴金收兵?

近來的情勢發展確實令人傷腦筋,首先是聯邦政府停擺已進入第35天,而且可能創下史上最長關門紀錄,致使投資人缺乏分析聯準會(Fed)政策走向所需的就業和通膨數據。其次,川普的關稅策略前景充斥不確定性,如若最高法院駁回他動用緊急權力征收關稅的授權,他是否會有替代方案?

再者,接二連三的詐欺和破產相關事件,擾亂了信貸市場,促使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上月中旬以「蟑螂效應」示警這個規模達1.75兆美元的市場。此外,科技股估值過高、人工智慧(AI)泡沫的疑慮未曾間斷,再加上黃金和比特幣的投機熱潮,這些跡象似乎都在預示着市場即將出現修正。

高盛執行長蘇德巍(David M. Solomon)3日在香港舉行的一場金融活動也表達類似看法。他說,未來12個月股市當然可能會出現10%到20%的回檔,但這並不表示資本流動的總體方向正在改變,只是意味着市場的上漲和拉回,投資人要重新評估。摩根士丹利執行長皮克(Ted Pick)在同一場活動表示,投資人應該「歡迎」市場回檔10%至15%(股市修正的定義),並視之「健康的發展」。

儘管較晚進場的投資人可能不認爲股市回檔是在休養生息,但從股市和整體經濟的潛在實力來看,應可輕易度過這波亂流。美股已從4月初低點回漲逾36%,而且自2022年11月推出AI聊天機器人ChatGPT以來,累計漲幅已接近70%。

展望未來,股票估值確實偏高,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高達23.1倍,但這波漲勢的確是有跡可循。據估計,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今年的總獲利將成長11.6%,2026年的獲利成長率將更上層樓達到14.1%,AI所提升的效率正逐步顯現在美企未來一年的獲利。此外,「大而美」法案帶來的利多、聯準會明年在新領導階層帶領下可能轉向鴿派,以及經濟距離衰退仍很遠,都將進一步支撐市場。

但股市不會一直只漲不跌,也不會總是直線攀升,而且很多時候只靠少數幾家公司在撐盤。LPL Financial首席技術策略師騰奎斯特說:「當指數走高、市場廣度指標卻未跟上、甚至變差或惡化時,這預示着市場的根基正在出現裂痕。」市場分析集團Reflexivity總裁塞特說,投資人應密切關注未來幾周可能出現的回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