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錢升級商務艙「竟然被降等」! 專家教3招自保
▲一些旅客或許曾有升等商務艙,卻被強制降等的經驗。(示意圖/CFP)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出國搭飛機花大錢升等頭等艙或商務艙,卻突然被強制降等,這該怎麼辦?專家表示,雖然發生機率不高,但任何人都可能遇到這種倒楣事,並且傳授3招自保、捍衛權利,或把意外機率降到最低。
《每日郵報》指出,臨時被降等主要是因爲機票「超額販售」或者最後一刻更換飛機導致,但這在大型航空公司比較少見。
航空顧問公司AirAdvisor執行長拉德琴科(Anton Radchenko)2023年就遭遇2次降等經驗,他解釋,航空公司經常販售超過實際座位數的機票以增加獲利,賭的就是會有旅客臨時錯過或取消班機,但當搭機人數爆滿時,部分乘客就會被迫降等或轉搭其他班機。
▲搭飛機的座位等級或其他安排改變,影響旅遊品質與舒適度。(示意圖/VCG)
拉德琴科首先建議,遇到降等危機務必記得「記錄一切」,不論是新座位照片、登機證及所有溝通紀錄,積極留存任何可用資訊,捍衛消費者應有的權利,因爲部分航空公司可能推託、拒絕賠償,或者因爲機票價格浮動,改用「當時票價」而非「訂購時票價」計算,以支付較低賠償金。
其次,航空公司的處理窗口可能有期限,若有爭議最好儘快提交申請,而班機起飛「前後72小時」正是航空公司做出航班決策的黃金時段,包括取消航班、退費、改期等,最好動作要快。
最後,若想避免被降等,可以提早訂票、儘速辦理報到手續,甚至長期經營對某航空公司的忠誠度,因爲常客被降等的可能性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