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再創新高!稀土、半導體、腦機接口輪番引爆
本報訊 8月7日,A股市場再次迎來歷史性時刻。上證綜指在稀土永磁、半導體、腦機接口等多方力量推動下,盤中震盪走高,最終收報3639.67點,刷新今年以來新高,日漲幅0.16%。儘管深證成指與創業板指因醫藥、鋼鐵板塊拖累小幅回調,但兩市成交額高達18255億元,連續三日突破1.8萬億元,顯示增量資金正加速入場。
稀土永磁午後突襲
稀土永磁板塊午後突然爆發,成爲昨日市場最亮眼的明星。Wind數據顯示,稀土指數全天大漲4.7%,創下近三個月最大單日漲幅。正海磁材、阿石創、寧波韻升等多股直線封板,板塊內近20只個股漲幅超5%。
消息面上,新能源車、風電等終端需求回暖,引發資金對稀土價格的重新定價預期。有市場人士指出:“稀土價格經歷上半年調整後,目前處於階段性底部,供需兩端同時改善,構成了本輪行情的核心邏輯。”
機構普遍認爲,隨着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提升,稀土永磁材料作爲電機核心部件,其需求有望在2026年前保持年均20%以上的複合增長。
芯片股集體飆升
盤面上,半導體芯片、稀土永磁成爲資金主攻方向。東芯股份、富滿微、盈方微等多股20CM漲停。
中信證券指出,全球半導體週期仍處於上行通道,AI需求持續強勁,泛工業接棒消費電子進入復甦階段,雲端與終端兩條投資主線清晰:雲端看國產化,終端看增量應用。申港證券研判,AI競爭正從算力芯片延伸至全球標準輸出階段,出口限制或進一步壓縮外部設備、材料進口空間,國內龍頭正加速推進設備國產化。天風證券維持2025年全球半導體樂觀展望,AI驅動的存儲、功率、ASIC、SoC等環節業績彈性最大。開源證券則認爲,本輪週期由“預期修復”邁向“景氣驗證”,AI算力與傳統終端溫和修復共振,行業正處於“成長加速期”早中期,GPU、HBM等高端芯片景氣有望延續。
業內人士提醒,短期板塊波動加劇,投資者宜圍繞業績與政策催化精選標的,警惕高位題材股回撤風險。
尾盤腦機接口突發利好
投資快報記者留意到,昨日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引爆A股尾盤行情。昨日14時51分起,創新醫療(002173)由不足4%直線封板,封單7.55萬手;翔宇醫療由6%飆至11%;南京熊貓、倍益康、際華集團等十餘股集體衝高,漢威科技、愛朋醫療、偉思醫療緊隨其後。券商普遍認爲,政策拐點已至,腦機接口正由“概念期”邁入“產業加速期”。
《實施意見》提出“兩步走”目標:到2027年突破電極、芯片、整機關鍵技術,建立技術、產業、標準三大體系,產品性能對標國際,並在工業製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三大場景規模化應用,打造2~3個產業集聚區;到2030年培育2—3家全球領軍企業及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躋身世界前列。
文件圍繞六大方向部署17條舉措:一是打造高性能產品,加快植入式設備迭代,探索高密度神經記錄傳感器與超低功耗芯片融合,提升控制精度與響應速度;完善深部腦刺激器、人工耳蝸等成熟產品。二是推動非植入式設備量產,創新額貼、耳貼、髮夾等形態,向輕量化、高速率、低功耗發展。三是突破關鍵芯片,研發高通道、高可靠、低功耗的腦信號採集、處理、通信芯片,實現感知—計算—調節一體化。四是發展輔助設備,融合腦電與肌電、眼電、心電等多模態信號,研製亞微米級高精度手術機器人。五是壯大企業梯隊,支持領軍企業牽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啓航企業”培育工程,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生態。六是完善標準體系,加快檢測評價、臨牀應用、數據安全等標準制定,爲大規模商用鋪路。
政策東風之外,產業側亦動作頻頻。蘋果被曝正聯合腦機接口公司開發“用大腦操控iPad”的技術標準,最新演示中,一名漸凍症患者僅憑意念即可調用快捷指令、滑動界面。國家醫保局同日發佈醫療服務價格新項目,“腦機接口置入費”“腦機接口適配費”赫然在列,意味着一旦產品獲批即可按項目收費,打通商業化“最後一公里”。
腦機接口(BCI)通過讀取神經信號實現人腦與外部設備雙向通信,按植入深度分爲侵入式、半侵入式、非侵入式。產業鏈分三端:上游爲電極、芯片、算法與數據庫;中游爲腦電採集設備、植入裝置、外部機械手及軟件系統;下游覆蓋醫療康復、消費電子、智能家居、軍事國防等。醫療仍是當前最成熟賽道,用於癲癇診斷、卒中康復、義肢控制等。麥肯錫預計,中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在2040年突破1200億元,年複合增速26%;東吳證券測算,2025—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CAGR16.4%,2030年達70億美元,中國佔比持續提升。
民生證券指出,隨着政策、資本、技術三線共振,行業有望複製“半導體—新能源”的成長路徑,率先在醫療場景落地,再向消費電子、元宇宙拓展,最終重塑人機交互範式。短期看,具備電極、芯片、整機一體化能力,或已與醫院開展臨牀合作的廠商將率先受益;中長期看,生態型平臺公司有望誕生中國的“Neur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