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探索非盈利研究模式 科學家與投資人共同解碼顛覆性創新
在近日由未來論壇、上海未來產業基金主辦的“探索科技新前沿論壇”上,國內外頂尖科學家、產業領袖與投資專家,聚焦科技與資本的雙輪驅動,共同探討顛覆性創新的路徑。
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長、李政道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洪表示,青年科學家的創新思維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將爲全球科技進步注入新的活力。期待通過本次論壇,依託上海的科創生態優勢,進一步推動國際合作與科技突破,打造科技創新的實踐範例。
上海國投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戴敏敏表示,當前,科技創新已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科學研究正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更需要青年科學家們的探索和開創,推動人類科學趨勢演變、引領未來科技革命。“探索科技新前沿”論壇由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共同研討AI for Science、未來能源、未來材料、下一代顛覆創新,希望上海能夠成爲全世界更多的青年科學家生活、學習、創業的首選地。
亞洲青年科學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科學與科技發展趨勢。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助理教授、2024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生命科學研究員鄭雙佳表示,AI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潛力巨大,但仍面臨數據、技術和跨學科協作的挑戰。他呼籲學術界、產業界和教育界共同努力,推動AI for Science的發展,並思考AI對教育和社會的影響。
普林斯頓大學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主任、教授王夢迪表示,AI在挖掘天文和基因組學等領域的海量數據方面仍有巨大潛力,但未來可能會面臨數據瓶頸,尤其是數據收集和清洗的挑戰,以及大公司對數據的壟斷問題,開源社區需要共同努力解決這些難題。
下一代顛覆性創新在哪裡?多位投資人詳細剖析創新生態的構建路徑。其中,五源資本創始合夥人劉芹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回暖與對中國科技公司的重新評估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他也提醒稱,這一趨勢的可持續性取決於中國在科學研究、工程創新和產業轉化方面的長期優勢。
璞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大同指出,AI將對全球產業產生巨大影響,但當前的資本結構可能無法有效支撐這種顛覆性創新範式,因此他呼籲建立新的資本結構以支持前沿科技的發展。
在北極光創投創始管理合夥人鄧鋒看來,科技成果轉化應更注重產學研結合,以實現科學、工程與行業的快速迭代,形成閉環。他呼籲探索類似OpenAI的非盈利研究模式,以更容錯的方式支持前沿創新。他對中國的科技創新充滿信心,看好具有商業思維的青年科學家、早期投資人與企業經驗的結合,並指出AI的應用落地、數據獲取及與其他垂直領域的結合是未來投資的重點。
前啓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樑頴宇強調了AI在醫療領域的潛力,並分享了她在AI新藥研發方面的投資經驗。樑頴宇認爲,AI與醫療的結合將帶來更多突破,並期待未來在這一領域看到更多創新。
未來論壇理事會2025輪值主席、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表示,青年科學家們正以“顛覆者”的姿態,重新定義科學的可能性,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AYSF)正是爲了賦能這些“Future Star”。2024年起,項目拓展至交叉學科,爲顛覆性創新播下更多火種。未來論壇希望爲科學、技術與資本、產業搭建對話平臺,通過資金支持、國際交流與跨學科協作,支持青年學者“探索科技新前沿”,讓實驗室的微光淬鍊成影響世界的光亮。